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达人秀>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二)

大脑在快速地转动着,孙元化愈发的不解了,猜不透崇祯打着什么如意算盘,一时间,转移注意力之间,反而忘记了一直担心的事情,皇上身处辽河之上,乃是东北的腹地,随时都有可能有危险,尽管蒙古人和鞑子都没有水师,也没有威力巨大和射程极远的红夷大炮。

一时想不明白,看着崇祯投过来的眼神,孙元化只得硬着头皮回应道:“皇上所言甚是,这些游牧民族,看似他们的战力彪悍,但他们却与关内的一些百姓有着相同的境遇,辛勤劳作之下,所获得猎物,采集而来的山参老药,捕获的肥鱼,等等,他们的生活并不能得到改善多少,依旧非常的艰难。”

“而且,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相比于汉人而言,他们对于吃鱼的兴趣并不是很强烈,除了专门从事捕鱼营生的渔民,唯有生活艰难之时,平常人才会捕捞附近海域里面的鱼。”

“因此,加上东北的水系众多,每年的降雨量都很大,这就造成了,凡是东北之地的大的河流,其中的渔产极为丰富,再加上需求量少,河流的鱼群就更多了。”

......

崇祯的双眼微眯了起来,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越来越灿烂,看得孙元化头皮发发,只觉得瘆得慌,那目光太邪恶了。

“孙爱卿,既然如此,也就是说,有的时候,尤其是在寒冬腊月时节,正在进行‘冬网子’之际,随着大量的鱼被捕捞而出,甚至于比粮食还便宜,是也不是?”

“嗯,是的,皇上....”

孙元化脱口而出,宛若条件反射一般,神情有一些错愕,进而又补充道:“在进行‘冬网子’的时候,由于捕获的鱼大量增加,在那短暂的几天,鱼的价钱确实偏低,有时候可以和粮食的价格持平。”

“主要的原因还是,东北的渔产非常丰富,几乎人人都懂得如何冬季捕鱼,如此一来,除了卖到关内,东北的本地人却很少买。当然,城里的人除外。”

“而且,由于将鱼运到关内的成本极高,还有朝廷对互市的限制,诸多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东北的鱼价一直都很低,很难使得那些渔民因此而富足起来,也就是勉强过活。”

......

崇祯心动了,心里痒痒的,有着现代人的灵魂,深知鱼的营养价值极高,若是能够将东北的鱼运到关内,凭着汉人对鱼的喜爱程度,诸多做法,自己一定能够大赚一笔。

同时,也能改善大明新军的伙食!

记忆如泉水般涌来,“崇祯”想到了许多,历史上关于毛文龙所部的诸多记载,为何皮岛军的战力远超其他明军?

不仅仅是因为毛文龙敛财有道,在皮岛上面私设赌场,搞航运,保障了他们的吃食问题,不至于像其他明军那般饿肚子,主要还是在于,皮岛就在海上,附近海产丰富。

如此一来,皮岛的伙食就远高于其他明军,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变得越发壮硕起来,自然而然地。战斗力当然就更强一些。

这个过程看似很长,却是在崇祯的脑海里转瞬即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并且笑眯眯地看向孙元化。

“孙爱卿,那些迁移到辽东的灾民,先不说他们跋山涉水,走万里之遥,方能到达目的地,其中所遭受的苦难,单单是他们经历过天灾之后,身体本就孱弱,正好趁着在辽东的第一个冬天,好好恢复他们的体力,以便来年开春之时,好好耕耘,进行开荒。”

“既然辽东物产丰富,其中以渔业尤甚,自然而然地,恢复他们体力的东西,鱼...首当其中。”

“所以,朕希望,辽东之战结束之后,在进入寒冬之前,你和孙承宗等人商量一下,尽快从那些难民之中选一些身强体壮的年轻小伙以及辽东之民,组成一个捕鱼队伍。”

这个时候,孙元化本能地就要点头,予以肯定的答复,但话刚到嘴边却又改口了,满脸更是不解之色。

“皇上,这辽东之地,渔业确实发达,水系也众多,很容易就能够打捞到鱼,以此补充和恢复难民的体力,却也没有必要组建专门的捕捞队伍啊?”

刚一抛出这个问题,不等崇祯做出回应,以免他误会,孙元化进而又补充道:“捕鱼的技艺其实很简单,尤其是在冬天捕鱼,只要将这些技巧告诉那些灾民,他们自己就可以捕捞。”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却又忽然神秘地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道:“孙爱卿,如果朕告诉你,之所以要组建捕鱼队伍,不仅仅是为了改善难民的伙食,主要还是在于,在冬天之时,朕准备大规模的收购那些鱼,运到关内,进行贩卖,同时也改善一下新军的伙食。”

在这一刻,孙元化的神色郑重无比,在这一番话里,却只是听进去了两个字,收购,也就是说,皇上准备花钱买,忍不住地确认道:“皇上,你准备给予的价钱是....?”

“当然是市场价——”

听到崇祯极为笃定的五个字,没有丝毫的虚假之意,孙元化顿时思绪翻转了起来,想到了许多,若是崇祯所言非虚,也就意味着,那些难民在辽东的第一年,确切的来说是第一个冬天,就有了一个赚钱来路,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却也可以大赚一笔。

毕竟,辽东的渔产太丰富了。

在冬天的时候,只要将河面上的冰层凿一个洞,就可以轻易地抓到鱼。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孙元化的心中一动,脸上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