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做宰相,惇自觉有运筹之功,可以接替吕惠卿的枢密使一职,而韩冈则接任知枢密院事。看起来两人并立,ri后少不了在枢密院中争权。可惇清楚,韩冈的目标是广大气学,回来之后可是有得忙了。哪有时间与自己相争?吕惠卿一起回来的话,韩冈更是没空了。
这段时间以来,惇和楶一直都有联系,与韩冈同样没断过书信往来。只是韩冈既然并没有写信来明着求助,惇也乐得不去招惹是非。暂且看着,等时机到了再出手不迟。
“那是什么事?”
惇抽一份报纸,就是之前他让儿子找出来的那一份,指着上面的图表:“望之,你看到这个了吗?”
吕嘉问瞟了一眼,“这不是平说要彻查的吗?!可要是查出来就见鬼了。”他嘿的冷笑一声,“真想要不漏消息于外,先把石得一那阉竖杀了再说。”
皇城司和两大报社交换消息的事,在上层并不是秘密。惇知道,吕嘉问也知道。
“杀了他也不管用。换个人来做,一样少不了要借重两家报社的耳目。两家报社也是,有皇城司通消息,现在世间都说他们是民喉舌了。”
“民喉舌?”吕嘉问失声笑了起来,“台谏也是自诩民喉舌呢。这让两家怎么不打架?……一路货se!”
“谁说不是?”
两人都是被台谏盯着咬过的,对乌台的成见根深蒂固了。
御史们喜欢拿着百姓自己张声势,弹劾时动不动就说百姓皆怨,民生困苦,朝廷用人之误一至于斯。这样的台谏官,要说十成十,倒是有点绝对了,可要说是九成如此,那绝不是冤枉人。
绝大多数的御史,只有在实现自己的目的上,才会有百姓说话。比如名声、人望或者是成就感,又或是了后台而上书。这还是好的。毕竟是有了好结果。
而更多的情况是打着民说话的幌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那样的情况下,民喉舌的姿态也只是一个伪装,实际上连个好结果也没有。
那等行事中允平正、不私心而上的御史,惇没见过,吕嘉问也没见过。
“望之你可知以两大报社势力之广,背后的京城贵胄富户几乎又都合在一处,还能与皇城司暗通款曲。一篇文百姓看得见,士林看得见,朝廷看得见,宫中也能看得见。如此声势,却在御史台前低头认输?”
“能不低头吗?那可是御史台!”
“没错,因是御史台!因他们怕!从骨子里怕!”
两家报社的后台都是明摆着的,宗室、外戚、勋旧还有富商。他们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其实很低。就算其中有王公侯伯,有陶朱猗顿,也比不上一名御史说话的分量。
谁敢试一试诏狱之威?名满天下如苏轼,一封弹便让他在狱中蹲了小半年。两大会社的会员们个个身娇肉贵,谁会愿意招惹乌台的那群咬住就不松口的疯狗。
当年变法的时候闹起来,是因夺了他们的财路。尤其是市易法施行,吕嘉问主管在京市易务,也不知有多少家国戚勋贵扎了他的草人。但现在有了新的财路,哪个还不去好好享受,去闹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