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481章大地震中的日本
关的船只早就撤走,码头上的设施也早已转移,日本人在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的损失都不大,仅仅只是倒了一堆不够结实的房子。除了房屋和建筑损失外,人命和物资的损失都不大。当天少数的受伤报告,是街上巡逻的警察在震动中扭伤了脚。另外还有一名在山上拍摄的记者被上顶掉下来的石头砸伤。

剧震过后,日本人在早有准备的海军陆战队的相助下,在第一时间开始了灾后自救的工作。之所以是由海军陆战队来执行这个任务,原因崇仁天皇听了李华梅的建议。借机为自己的“亲儿子”海军陆战队收买人心。

大地震发生时,李华梅喀秋莎合体的大和抚子,正在东京为她专门建造的神社里为日本祈福。而当天神社外也聚集成千上万名自愿来此和她一起祈福的日本人。

剧震之前,日本国内或许还有人对她们“大和抚子”的身份有所怀疑,但大地震过后。所有怀疑的念头都不复存在,那一天两女收获了比任何时候都要浓郁得多的日本人的信仰。

名古屋这一带,早在一年前,当地密集的人口就开始疏散,疏散的目的地不是日本别处,而是南边的菲律滨。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岛国,每隔十来年,日本诸岛就会来一次大地震。多地震多海啸的环境,让日本人几百年来,都一直做梦能脱离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到稳定的大陆上生活。

从前日本选定的搬家的地点是中国东北满蒙一带,但中日战争的结局,粉碎了日本人的美梦。

现在日本人看中的地盘,是从美国人手中抢得的菲律宾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矿产丰富,粮食更可一年四熟。自从1942年的战争中夺得该岛后,日本方面就不停地在向这里移民。而19434年时,在得到了大和抚子地震的警告后,日本方面趁机将名古屋当地的许多平民以“避震”的理由。直接移居该岛。

至于更南边的印尼诸多大岛,西新几内亚岛面积41.6万k2、苏门答腊岛47万k2、爪哇岛13.2万km2.

目前这个五个岛中,加里曼丹岛被中、英、日三家瓜分。而苏拉威西岛被日本完全吞下。余下的三个大岛都是英国人的地盘。

加里曼丹岛面积虽然大,但土质都是砖红壤,不适合植种,就算种水稻,产量也极低。面积最大的加里曼丹岛。人口只比西新几内亚岛稍多,甚至连苏拉威西岛这个火山岛都不如。(历史上这5个岛人口在印尼比例:西新几内亚岛占1.4,加里曼丹岛占5.28、苏门答腊岛占20.97、苏拉威西岛占7.1,爪哇岛占59.19.)

日本人虽然在加里曼丹岛圈了好大一片地,最后看中的移民重点却选择了菲律宾。

夺走菲律宾后,日本人为了尝还在战争中欠下的英德两国的大笔军火巨债,拼命地掠夺当地的劳力送进菲律宾的矿山中劳作,主要是铜矿和铬铁矿。这两种矿石是中国和德国都奇缺的。而菲律宾本地的储藏量极丰富。

日本人要这里的地,要这里的资源,更要这里的土著死掉给他们的移民腾出空间。

在日方别有用心的毁灭性驱使下,大量的当地青壮劳力就活生生地累死和饿死在各地的矿山中。当地无数土著的累累白骨,换成了矿石送到中国或运回本土去治炼,出售后所得收益变成军费供日本的战争机器运转。

除了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外,日本人也把历史上他们的其他掠夺政策在菲律宾重施了一次,将当地的橡胶园,经济作物全部没收外,日本殖民政策甚至还下达禁令,禁止当地居民食用大米,声称当地人食用大米为非法行为。

有压迫就有反抗,日本人残酷的压榨自然引得当地居民起义反抗,却招来更大的屠杀。战争爆发至今,菲律宾的多个大岛上死于非命的当地人数量就超过数百万。

在菲律宾,受害人不止是当地土著,就连当地的华人也受到了冲击。不过日本迫于中国的压力,加上李华梅在暗中协调,不敢将此事做得太绝。

而在林汉的建议下,李华梅向日本军部出了一个主意:将全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全部迁到民都洛岛及其周边的小岛上“集中居住”,这也方便管理,实际上是借机将各地的华人财产趁机侵吞。

日方同意了这个作法。

1942年后,菲律宾当地的华人数数量超过百万,民都洛岛面积约在九千多平方公里,靠近南海一侧,离被卖给德国的巴拉望岛很近。该岛长144公里,宽96公里,面积9,826平方里,产稻米,有金铜矿和煤矿,倒是一块好地方——不过此时这里的金铜矿还未被发现。

不过以四十年代的生产力,一下子涌进这么多的华人,短时间内当地根本无法消化。所幸早有准备的中方和兰芳地区派出船只,接走了近百万的华人。这些华人大部分被新中国的华侨农场接收,部分则被兰芳接收。林汉在兰芳圈了一大(蟹)片地,正需要补充华人人口以增加对这里的掌控。

在那之后,从1943年起,菲律宾其他岛屿上,基本就没有多少华人存在了。

林汉借李华梅的身份影响日本国策,出了这个主意,正是为他“将南海变成中国内湖”的计划服务的。

民都洛岛,原驻民这时只有十万左右,而且前期在日方掠夺劳力的驱使下,当地又损失了上万的青壮,哪怕只有二十余万华人被迁过来后,数量上还是一下子就压过了当地的原驻民,华人变成了优势人口,


状态提示:第481章大地震中的日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