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刘备的日常>1.118 元服之礼

屏退左右,娄圭又进言道:“此计能成,乃因‘朝政日非’。”

此乃诛心之言。故而要屏退左右。

刘备随即醒悟。

鲜卑习俗,朝廷百官不知,夏育等人又岂能不知?且大单于传赤鹿头杖给刘备的传闻,草原早有流传。若有心人就此搜集,密报禁中。或向陛下进言:鲜卑与刘备关系并非势如水火。双方早已暗通曲款。

即便只是风闻,陛下亦会警觉。

娄圭此计,不攻自破。

然而。

前有王甫,后有阳球。皆死于宦官、士人内斗。陛下怒而杀人,又放任“十常侍”祸乱朝政。即便有人看破,也明哲保身,不敢提及。就算有人不惧刀斧,直言进谏,黄门令左丰亦能为少君侯转圜。

少君侯所缴献费,年年见涨。去年已达三千余万。左丰曾笑称,今年或有五千万。

卖一个三公,不过一千万钱。遇名士打对折,才五百万。

少君侯一年献费五千万。十年是多少?五十年又是多少?

在我家陛下眼里,少君侯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

国家社稷都能拿来明码标价,插草变卖的我家陛下,又怎会自断财路?

几位中常侍亦对黄门令左丰,青睐有加,另眼相看。便是此因!历史上,北伐三将大败而归,依律当诛。却缴赎金免死。皆以败军之罪贬为庶人。

财能通神。尤其对我家陛下。

便是天大的事,临乡侯只说愿意花钱消灾。陛下身边的中常侍们,必能得偿所愿。

聪明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无人愿意提及。另一部分更聪明人,所关注的却是刘备本身。大乱将至,若刘备能力挽狂澜,三兴炎汉。这些人自不愿伤害他分毫。

有人会问,借故将刘备削爵,家产充公,不是得钱更多?

列位。需要先弄清楚:钱归何处。

献费,是交给禁中,入皇帝陛下私囊。充公,入的却是国库!对我家陛下来说,两者大大不同。不然也不会在西邸另置钱库!

杀鸡取卵,智者不为。

于是朝野上下,寂静无声。我家皇帝陛下,更不会为难临乡侯分毫。

想通一切,刘备百味杂陈。

先前恩师上疏:“天子以国为家,按道理不应有私人积蓄。”想必陛下看到此处,定嗤之以鼻。有道是家国天下。且问各位公卿、士族豪强,这天下究竟是寡人的天下,还是尔等的天下?

后有中常侍吕强进言:“后宫采女数千,仅衣食一项,每天便要耗费数百金之多。近来谷价虽低,但家家户户却面有饥色。按道理,谷价应涨。今不涨反降,乃因赋敛、征发繁多,需限期交给官府,只好故意压低谷价。农民天冷时不敢买衣御寒,饥饿时不敢饱食充饥。如此困苦,又有谁来怜恤?『采女们毫无用处』,却塞满后宫,即使是全国都尽力耕田种桑,尚且无法供养……”

陛下看到此处,或许想抚着中常侍吕强的后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吕强啊,采女对你来说,的确毫无用处。可对寡人来说,却有大用哇……”

无法投其所好,曲意逢迎。

故而,诸如恩师和吕强这样的忠臣,皆不为陛下所重用。

想得越深,心情便越复杂。无人可诉,刘备便说与母亲听。

母亲问:“我儿为何所忧?”

刘备答曰:“心机渐长,清白渐失。陛下待我不薄,却无端行此计。心中有愧。”

母亲点了点头:“我儿少年时曾随师出征。听闻有豪强黄穰,祈求宽恕老母幼子。彼时,恩师如何说?”

刘备脱口而出:“杀黄穰一家,可令天下胆肥者,悬崖勒马,不轻言逆反。便将少去多少兵祸。若能如此。杀人,便是救人。”

母亲又问:“我儿可还有愧?”

刘备重重点头:“问心无愧。”

若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使华夏不深陷万劫不复。个人的荣辱,暂且放一边。陛下,对不起了。

元服又称冠礼。女子称笄礼。

冠礼要举行三次。称:‘冠礼三加’。《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再加皮弁,象征入朝之贤,即望其拥有入朝治国权。三加爵弁,拥有参与祭祀权,即为最高层的权限。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冠礼需在宗庙内举行。

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择主礼之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皆身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少年时的志趣,塑造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

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


状态提示:1.118 元服之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