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刘备的日常>1.19 编户分迁

闻千里稻香,何须到督亢。x23u

“(南易水)东至文安县与滹沱(水)合。”船入蓟国渠,行至文安县境,即闻稻香扑鼻。

刘备曾命都水令钟演,在前任基础上,修筑一条“东北西南”向漕渠。将境内由东而西:易水、水、滹沱水、巨马水、圣水、水、沽水、鲍丘水、水九条大河,枝津更数不胜数的庞大水系,融会贯通,连成一体。

尤其是终年不冻的巨马水路,乃蓟国黄金航道。漕运的便捷高效,远非牛马输运可比。千石大船,往来如梭。将“蓟渠”称为蓟国血脉亦不为过。

“蓟渠”、“蓟钱”、“蓟马”、“蓟茶”、“蓟垫”、“蓟锦”……凡以国号相称者,皆利国利民。

遥见蓟国横海纛,等候多时的文安令陈群,遂乘舫舟前来,为刘备接风。

陈长文乃蓟国“少年长吏”之翘楚。只需圩满文安大泽,二千及冠,指日可待。

“陈群拜见主公。”虽早有准备,然拜在王上当面,陈群亦不由得心驰神往。比起那些道听途说的蓟王盛名,自幼浸润在蓟国这片神奇沃土之中的陈群,对王上的英明神武,身临其境,更深有体会。

“长文免礼。”甲板已设筵席。刘备伸手相邀:“座。”

“谢王上。”陈群起身落座。

刘备问及一地民情治政。

陈群对答如流。

千里大泽,已去少半。文安县境,安置流民十万余。辟田一万顷。加之原有齐民,已近二十万口。奈何县城毗邻大泽,境内并无多少城邑。陈群已比照钟繇,准备在境内新筑数城,用于安置不断涌入的流民。

规划也已得二位国相首肯。

文安境内滏水、高阳水、南易水、滹沱、水等,诸水交汇,散为大泽。径百二十里。待屯田大成,堪比督亢秋成。

“营城第一人”之蓟王刘备,这便谆谆善诱:筑城当选地势高突,水网交会之地。如此一来,各城名称,亦随之确定。山南水北曰阳。诸如:滏阳、易阳、滹阳、阳,诸如此类。因地制宜,若与旧县重名,只需在名前另加“东、西、南、北、新”便可。

陈群虚心接受。

辞别陈文长,船队继续北上。西折掘鲤淀,再入巨马水,驶向南港。

督亢秋成,近在咫尺。

蓟国沃野千里。新纳诸妃,虽有耳闻,却皆是初见。窦氏亦是如此。久居深宫,平日里只能俯瞰临乡城内美景。能以真面目示人,不过是随送亲船队奔赴洛阳那次而已。今伴夫同归,幸得一观。

稻收如火如荼。河道内稻香扑鼻,屉舟往来如梭。沉甸甸的稻穗,青黄相染,堆满船舱,溢出船头。船尾踏舟的老农,喜笑颜开。船上幼孙遥见横海纛,急忙出声相唤。

老农稳住船舵,起身行礼。刘备亦招手示意。

童子亦有模有样,躬身行礼。待船队驶离,问阿翁,船上是何人?

阿翁答曰:乃王上归国。

只恨蓟国一年一熟。一季辛劳,立冬前后,当见分晓。稻收时节,蓟国水军丝毫不敢怠慢。舟船尽出,巡视各处水网。路上亭舍,亭父更是寸步不离。夜夜提灯,往来十里官道不提。

正因事关重大。故刘备未让蓟国水军前来护驾。只派来座舰游麟号,与蓟国名产船队同行。

岸高水低。尤显稻禾高长。放眼望去,黄中透青。稻浪随风,谷香扑面。还有无数屉舟往来穿梭,田中稻作收割机,割稻如飞。便是已收割殆尽的田块内,亦有农人起网,捕捉禾鲤。待饭时,舟上陶瓮依次开启,清蒸白米,蟹膏浓汤,香传十里,直令人垂涎欲滴。

这顿信手烹来的农家饭,亦是难得美味。

话说自楼桑分户析产,户数破万。各城便陆续有子分户。良田一顷,如何够分。奈何城内、城外已无立锥之地。领兵在外的刘备与一众重臣商议后,创立了“编户分迁”制度。

简言之。只需是蓟国编户齐民,待家中诸子长成、婚娶。留一子继承家业(多是长子)。余下诸子,皆分迁出户。就近安置在临近诸城。亦可得良宅一座,美田一顷。良宅作价十万,美田作价五十万。若家有余钱,可一次购买。若无足量钱币,可向赀库举债。分期偿还。

此令一出,举国欢腾。

蓟国房价,已破百万。美田一亩,更作价十万大钱。换言之,非我蓟国编户,购买同样数量的良宅美田,需支付蓟钱六百万。十倍于蓟国百姓。

即便如此,仍趋之若鹜。

如前所说。种田十倍利,经商百倍利。商人能承受高出农人十倍的价格。购买良宅美田,便可落户蓟国。对于各地豪商而言,落户蓟国的利好,实在是多到难以复述。

坐享一切生活之便。涵盖就学,就医、就业等诸多方面。而唯有蓟国豪商才许专营的盐铁、茶马等,皆不再设限。更关键是,安全无虞。眼看天下大乱,蓟国欣欣向荣。千万资财,定要守护周全。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蓟国自上而下,王道治国。国富民强,理所应当。便是所谓“邦有道”。举国皆富,唯尔等贫贱,当知耻而后勇啊。举国皆贫,唯尔等富贵,亦是尔等及整个国家的耻辱啊。看吧,我们的“理论环”无懈可击。

换言之。一个贫苦的国家,出现巨富。乃是整个国家的耻辱。国民皆富,才是王道。

古往今来,道理不变。

大到一个邦国,小


状态提示:1.19 编户分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