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大秦之帝国再起>第五百七十八章:即将到来的乱世重典时代(四)

申屠嘉这校人马并不是唯一一支在向楚境进军的部队,毕竟是攻楚方面军嘛,他们的方圆十里之内至少有六万友军也在向楚境开进。

会盟地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详情,像是申屠嘉只知晓己方与齐燕展开会猎,在会猎上以微小的代价歼灭了齐燕的会猎军队,并俘获齐国的主将田荣和燕国的臧荼,对于其它则是一无所知。

好好的会盟变成了会猎,与之魏韩的“保护条约”倒是签署并宣告天下,但是为什么突然进攻楚国呢?

后面倒是有消息传回来了,原来是吕哲与熊心都遭遇到项氏安排的刺杀,两位君王人物自然是有惊无险的瓦解了刺杀,反而将项氏七口以及其心腹将领一网打尽了。

项氏竟然丧心病狂外到刺杀自己的君王?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项氏是楚国权臣举世皆知。权臣嘛,肯定是不拿君王当回事才敢当权臣,所以有胆子刺杀自己的君王也就能够理解了。

可是、可是,项氏刺杀自己发誓效忠的君王也就罢了,竟然连吕哲都敢于刺杀……不可饶恕,简直不可饶恕啊!!!

吕哲与熊心联名昭告天下,项氏刺杀没有得逞反而遭到灭杀,列国中的秦、齐、燕、赵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吕哲治下和楚境却是对此深信不疑,谁让项氏就是权臣的存在。

另外,秦、齐、燕、赵虽然不相信项氏会在数十万大军中进行刺杀,但是从君王到臣子都是三缄其口,毕竟只要是个上位者就对权臣心有忌惮,项氏是楚国的权臣,他们难道为其平冤昭雪,估计自己的臣子也向权臣之路努力吗?再则,吕哲现在可不能得罪,不说马上也是君王人物,列国都还指望着能就近购买物资将这场战争的成本降低呢。

昭告天下的内容没那么简单。但是秦、齐、燕、赵注定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完整内容的昭告,只有吕哲治下和楚境有快骑奔驰地向各郡各县送去榜文。

原来是楚王已经决议与吕哲永久和平,为达到“终战”的目标两家联姻,楚王室将与吕哲成为一家。楚境两郡作为嫁妆归属吕哲所有,吕哲与楚王室熊女大婚之后诞生的麟儿将被封楚王。

联姻合并,两国变为一国,楚王将会久居南陵成为安乐公,这一切看上去好像儿戏啊?

就这么“终战”和平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得知这样的消息时。露出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也不晓得有多少人在目瞪口呆之后,内心里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吕哲治下的终生自然认为这是一项源自邦交的伟大胜利,只是迎娶楚国王室女就能和平的并纳两郡,简直是太划算了。

会章郡和会稽郡的人又是怎么想的?身份高的人太清楚楚国与吕氏哲之间的差距了,双方若是真的爆发灭国之战,楚国能给予吕氏哲一方沉重的代价,可是本身绝对无法幸免,绝对会是血流成河全境悼白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熊心这位放羊娃没有什么雄才伟略,一直以来也被项氏压制得太惨了,没有什么野心的同时也没有保住楚国的能力。

没有相应的能力。以和平的方式延续祭奠祖先的生存,谁能说熊心的选择不对呢?总好过杀个血流成河之后祖先也没人逢年过节进奉香火吧!

楚王室熊女与吕氏哲联姻,日后孩子会成为楚王,这对于一些不甘心楚国灭亡又很明白灭亡无可避免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安稳。王嘛,总是要有封国的,有楚王也就会有楚国,楚国只是用另外一种别样的方式延续,并没有真的消失了。

有接受现实的,那么当然也会有不接受现实的,在本土的项氏一族在得知族长项梁和几位重要家族成员被杀之后。他们干脆利落地揭竿而起,喊着“楚王无道,勾结外人灭楚国国祚”,是国贼。是必需天诛的国贼。

项氏不愧为楚国权臣,所谓的权臣并不是那么好当,必然是要网罗足够的爪牙鹰犬,不但要在中枢位高权重,在地方也要与本地势力盘根错节,否则这权臣怎么当得下去?

揭竿而起了啊。项氏是大族,族中青壮没个万儿也有八千,可惜的是有太多的子弟兵跟随前往陈郡,能够组织成兵的子弟也就不到一年人。同时,项氏控制的军队也大多外出,在项柱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吸引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吸引过来的人除了原本的党羽之外,十万的大军都组织不起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算是被喊出来了,可惜喊这句话的人是项燕的第六子项柱,项氏本就是南方大氏族,喊出这种话的蛊惑力哪是一介平民白丁能相比的?再看靠拢过去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氏族就是豪族,这样一来什么显耀管制官位都是被那些高门子弟占着,平民白丁过去也就是当个大头兵的命,吸引力也就被无限的降低了。

项氏自称为起义,但是只要一天吕哲与熊心没有真正的合并,熊心就有大义名份在,第一时间就传檄两郡全境,将项氏定义为叛逆。

内有熊心将项氏定义为叛逆,外有吕哲军打着报仇雪耻的旗号大军压境,原本聚拢到快超过十万人的项氏叛军在半个月内竟是发生了逃兵不断的情况,好好的近十万大军不断不断地减员,直到有当地的豪族打出“击叛逆捍卫王权”的旗号与项氏叛军发生交战,项氏麾下的军队竟是跑得不足五万。

有第一个打出“击叛逆捍卫王权”旗号的豪族,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八章:即将到来的乱世重典时代(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