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秀保仍不愿对上杉景胜下手,向来雷厉风行的藤堂高虎想出了一招妙计:“主公,以会津殿的性格,让他直接上洛接受责问想必是有些难以接受,不如退一步,年关将近,您就以五大老和五奉行的名义广发名帖,要求各地大名进京向少主和夫人恭贺新春,如此一来,会津殿不用难为情了,到时候便顺带和他谈一谈最近的谣言,相信他不会像之前那样顽固不化。”
“上洛谒见少主恭贺新春乃是既定的章法,名帖和文书都已经下发到全国各地,会津就算有是道路曲折大雪封山,现在也一定是收到了,这个主意我看是行不通。”秀保遗憾地摇了摇头,“不过你倒是提醒我了,若是会津殿拒绝上洛,那便是不遵守太阁生前定下的法度,不尊重少主和夫人,这般罪过不知他是否承受的起?”
“会津殿骨头再硬也不敢背负这么严重的罪名吧。”岛清兴义愤填膺道,“照臣看来,虽然对本家有所戒备,但年末上洛这件事还是不能避免的,会津殿和山城守应该会权衡利弊,总是呆在会津也不是办法,倒不如趁着大家齐聚一堂将事情说个清楚,反正这些事情是躲不过去的。”
秀保和岛清兴的看法相同,大多数家臣也都认为上杉家不会不给少主面子,甘愿冒忤逆的风险与秀保分庭抗礼,可一个月后发生的事情却让秀保等人大吃一惊。
十二月八日,就在各地大名纷纷上洛准备向秀赖和淀姬恭贺新春进献贡品之时,作为五大老之一的上杉家却丝毫没有动静,反而是德川家康急冲冲地来到西之丸,邀请秀保去参加四大老和五奉行的联席会议。
丰臣秀吉死后,后见、五大老、五奉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五大老负责制定政策,五奉行负责执行,而秀保则负责政策的提出和审议,因此秀保名为后见却并未掌握绝对的权力,相反,五大老和五奉行的作用丝毫不能忽视,若非秀保拉拢了宇喜多、前田、浅野三家,他对于大老奉行联席会议几乎是没有话语权,他只能等政策决定后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大老重新审议,这也就是为什么宇喜多骚动时大阪反应缓慢的原因。
当时上杉、毛利表示谨慎,德川家康坚决反对出兵,前田利家支持自己的女婿宇喜多出兵,由于五大老没有一致意见,负责执行的五奉行便没有发挥的了作用,其实即便交由五奉行执行,方式和程度也未必能统一,支持中村刑部的石田三成和增田长盛自是要严厉打压,常束正家便面上站在石田一方,可心中怎么想也未可知,前田玄以是德川家康的眼线,定是反对粗暴*预,而浅野长政虽然代表秀保的利益,可是在五奉行中处于弱势,发挥不了作用。
一方面反长船派在备前闹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联席会议并未得到一致的看法,秀保作为负责审议的一方,即便向联席会议频繁施压,却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决定绕过联席会议擅自以后见身份命令大名出兵协助平叛。
可以说,在宇喜多骚动之前,联席会议就是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角力场,他们俩的态度决定了政策能否通过,而秀保却只能作为局外人对既定政策进行审议,审议后还必须交由联席会议再次讨论,周而复始,直至达成一致意向,就此看来,秀保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联席会议的制约,并未取得绝对优势。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宇喜多骚动以及秀保出兵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秀保史无前例地绕过联席会议出兵,打破了联席会议对出兵事宜的垄断。这一举动虽说违反了丰臣秀吉定下的制度,却获得了广泛的赞同和默许,这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指明了方向,即在联席会议得不到一致决定时,秀保可以以后见身份发布动员令。
这条潜规则本是秀保的无心之举,却在藤堂高虎等谋臣的策划下成为了从联席会议篡夺权力的开始。藤堂高虎等人明白,单单依靠潜规则并不能得到保证秀保获得更大且持续的权力,必须通过联席会议内部的力量分化瓦解之,使得秀保的权力能在法理上的到确认。
在这方面,藤堂高虎首先采取的行动便是利用联席会议中亲秀保的大名更改条令,允许秀保参与联席会议并具有表决权,而不单单是负责会议之外的审议。这一行动由于得到了前田、宇喜多、浅野、长束四位的支持以及毛利、上杉两家的中立而顺利通过(当时上杉家尚未受到德川家康挑拨)。
之后,凭借自己在联席会议内部的相对优势,秀保提出一改往日类似“一票否决制”的商议方式,而采用“多数制”,即但凡一项政策获得联席会议半数以上同意便可通过,而对此表示反对的大名也必须遵守。包括秀保在内,大和派的大名达到四名,近江派的大名两名,江户派的大名两名,中立派的大名两名,而长束正家则是徘徊于大和与近江之间,因此,这项提议也在毛利、上杉与秀保关系紧张之前得到通过。
经过这两项举措,秀保瞬间成为联席会议中的相对多数,而一直靠着“一票否决”把握会议的德川家康陡然成为联席会议中势力最为弱小的一支。庆长四年四月到九月,联席会议共制定审议了十五项政策,其中威胁到德川家利益的有六项,但这六项中只有一项因为同样对毛利上杉家不利而遭到否决,其他五项全都由于大和、近江两派的赞同而得到通过,这让德川家康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