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余烬>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心

李嗣业当然不会去同他计较,说好了一个回合,自己没能摔倒对方,输就是输,哪有什么借口。

他还不至于,在一个16岁的年青人面前,拿什么大。

对于结果,刘稷同样不在乎,能与这样的顶级高手过招,就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最高兴的,莫过于那帮压了自己的手下,当然还有杨预这厮。

两个穿好衣衫,李嗣业同他一样没有披甲,只穿了一身圆领武弁服,不过刘稷相信他的装备,一定是被手下带着。

不知道为什么,李嗣业似乎对于营地里的喀人产生了兴趣,背着手站在那里一看就是好久,久到刘稷都以为他不会说话,突然听到一句。

“你只带了二十人,连同援军也不到两百,竟然就能夺下这么大的城,还是一场硬仗,某不如你。”

“使君何出此言,你的人马到此,一样会功成。”

李嗣业倒没有否认,点了点头,又摇摇头:“但绝不会如此轻松。”

“使君谬赞了,此城比起连云堡,不吝天渊之别。”

“是,但你的人比起安西主力,又何止天渊之别?”

饶是某人脸皮如墙,也觉得这样的赞誉有些过了,让他更不解的在于,这哥们跑来和自己打了一场,就是为了事后相互吹棒?不科学啊。

想来想去,刘稷只有一件事需要向他交待,此时,两人的周围没有人靠近,正是说话的好时机。

“那件事已经办妥了,她于城中**而亡,不会再有什么首尾。”

李嗣业连表情都没有发生变化,语气淡淡地说道:“交与你,某很放心。”

“你走后,天竺那边传来了消息,一共有十七国响应我朝的召唤,来的人数多者两千余,最少的也有五百,还有十余头战象,如今,康提普尔聚集了近万人马,某这次来,就是想知道,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做?”

“这么多人?”

刘稷吃了一惊,大唐的号召力的确不是盖的,实际上,在历史上,有许多次,一些小国主动上书长安,请唐军牵头,对抗日益强大的吐蕃和大食两个强敌。

由于距离和制度的原因,安西唐军实际上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所以,最终聚集在小勃律的总人数,才不过万人,比之当年的怛逻斯都差着一倍呢。

因此,他们之前的目标,只定在了一个大勃律,应该说,这种规模的战事,万人左右的兵力是合适的,谁让某人的介入,让这一切变了味呢?

如今,战场的范围已经扩展了数倍还不只,相应的兵力要求,也就不一样了,如果什么都靠安西自己来出,一早就打不下去了,因此刘稷才会想出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天竺诸国,共同出兵这个办法。

对此,李嗣业毫不吃惊,也不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一件事,反而觉得有些麻烦,因为组成的国家太多,事情千头万绪,而他最不擅长的就是理清这些关系。

“近万人的吃嚼,靠着城里的缴获,还能撑上一段日子,可如果时间太久了,某怕军心会散,那些小国也会见风使舵,就会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时机。”

“的确不是长久之计,不瞒使君,我军主力已经进入象雄,也许已经夺下巴扎多城,相信消息不日就会传来,一旦证实了,咱们就可以继续行动。”

连李嗣业这样的老粗都看出了是个好时机,可见这个时机是真好啊,只有刘稷心里清楚,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快到七月底了,马上就会发生大事,而这件事,将会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

那就是,李林甫行将病重,再过几个月就会离世!

他的倒下,将会让由他主导的这场战役,大唐最大规模的行动,也是吐蕃人最大的危机,随之烟消云散。

如果按时间来推算,此时,他很可能已经病重不能理事了,刘稷想要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毕竟,从安西到长安足有万里之遥,从安西到象雄,又是几千里路,他们实质上处于一个消息封闭的境地。

这个境地,会持续多久,就要看自己能将这一步推行多久。

李嗣业毫不掩饰的建功之心,是他可以利用的第一步。

自己的份量也许不够,这个久已成名的大将,三千兵马,总能让封常清不得不继续吧。

“使君,我的人带来的中丞敕令,是尼婆罗的事务,你为主,我辅助,如今尼婆罗境内,都城及中心地带自不必说,迦毘耶罗城一下,西境便已收入囊中,北边大都是山区,不足为虑,只有南边,天竺的方向,当可传檄而定。”

“这件事,可由他们来完成。”刘稷指着那些山民说道:“咱们的人,还有天竺诸国兵马,应当趁此良机,向东去,沿喜马拉雅山脉,横扫周边的帕罗、迦没路、贡布等国,他们都是吐蕃人的蕃属,可以依照尼婆罗的做法,彻底消除那些亲吐蕃的上层势力,发动民众,把田地、财物分给他们,从而变为我大唐最忠实的拥众。”

怕他一时间不明白,刘稷蹲下身,拔出短刀,在泥地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使君来看,这里是咱们所处的尼婆罗国,它的上头是一道大山,当地人称为喜马拉雅山,纵横万里,沿着山脉,分别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扫平他们,就是斩断吐蕃人的触角和藩蓠,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

刘稷在后世的锡、不两国的位置,上去一点划了一个小圆圈:“这里就是吐蕃人的都城,逻些所在,使君请看,你的行军路线,将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