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第一少>第二百九十章:春天来了,又到了......

王珪的人品,王珪的高风亮节,玄世璟在长安多有耳闻,若说王敬直的情况王珪都知道,怕王敬直也不会全须全尾的在长安蹦跶,还派出王府的探子跟踪玄世璟,结合王府现在的情况来看,王敬直,还真是能闹腾啊。

若不是单冲折腾出常州的事儿来,程咬金也不会去可以探查王敬直,或许王敬直想做的,还真的就能这么一直做下去,等到王珪去世,王崇基估计也就能继承王珪的爵位,至于其他的,恐怕会全都落入王敬直的口袋中。

思及此处,玄世璟靠在榻上叹息一声,好好的查个案子保个人也不消停,竟然牵扯出人家的家庭矛盾了。

也罢,反正这事儿也是程咬金整出来的,无论玄世璟如何想,这件事情都是要由程咬金处理,现如今,程咬金手上握住的王府的把柄越多,对于单冲还有神侯府来说,就越安全。

世家之间也是讲究个休戚与共的,就算其他人不看在王珪的面子上,也得看太原王家的脸面。

李恪早在出了正月的时候就去了军营里,现在不住在长安吴王府,军营里玄世璟又进不去,所以,玄世璟打算曲线救国,带着赵元帅的告身,先走一趟魏王府。

魏王府和吴王府眦临,与东山侯府仅仅只隔着一条街道,东山侯府出了门,看见的那堵高墙,便是魏王府的院墙,只要玄世璟乐意,翻个墙就能到魏王府。

从后院马厩里牵了马,玄世璟出了神侯府,骑着马便赶去了魏王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滋长的好时候,走在长安街上,都能感受到那春气勃发的气息与姿态,在外奔波的百姓们逐渐除去了厚重的寒衣,开始换上了春衫,而这个时候长安城的气候对于玄世璟来说,与冬天,不过是差了一件大氅罢了,玄世璟身上的衣服,还是显得厚重臃肿。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长安是不会在下雪了,所以现在工部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小麦返青需要灌溉农田,一个冬天下来,长安城郊外的一些水渠都已经封闭堵塞,工部必须派出小吏到各个庄子上去敦促庄户们开始清理。

其实这事儿就算工部不操心,庄子上的庄户们也不会怠慢了,这田里的庄家,可是关系着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谁又会拿着自个儿的口粮开玩笑呢,就算是庄子上最懒的懒汉,到了这个时候,也得去打水灌溉农田。

在大唐,只要不懒,一年到头勤勤恳恳不遇天灾**,家家都能有口饭吃。

侯府的庄子上一直都是冯浩在操持,自从回了长安,玄世璟鲜有到庄子上去的时候,开春就去过一次,庄子上的庄户们击鼓迎春,祈求消灾免病,秋后丰收,玄世璟作为家主,自然不能缺席,但是从过了年也就去过这么一回而已。

骑着马往魏王府走的路上,玄世璟看着长安城之中生机焕然的样子,心里也不禁想起了自己庄子上的那群朴实的庄户们,等中午吃过饭,下午就去庄子上走一遭,正好出去散散心,免得被长安城里这些厚重的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

神侯府离着魏王府也不算太远,骑着马慢慢的溜达着,不到一刻钟便到了魏王府的大门口,玄世璟翻身下马,站在了魏王府的门前。

魏王府的大门白天一直大敞着,门外两个侍卫守着大门,门内还有一个门房。

门口的侍卫见到玄世璟来了,很是殷勤的迎了上来。

“末将见过侯爷。”那侍卫走到玄世璟身前,拱手行礼。

“魏王殿下可在府中?”玄世璟问道。

“在,侯爷,里面请。”侍卫躬身将玄世璟请进了魏王府,顺手接过了玄世璟手中的马缰。

玄世璟点了点头,理了理衣袍,便迈步走进了魏王府。

想都不用想,现在的李泰,肯定在书房呆着。

要说这人,在小时候只要肯定了他一件值得夸赞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在他心里铭记一辈子,记住这件事情,是好的,是对自己,或者对别人有用的,就会用一辈子去惯行、坚持这件事情。

比如李泰,小的时候因为玄明德对李泰读书的肯定,到现在,李泰还是一空闲下来,便手不释卷,研读书籍,整日闷在书房里头,一身童子功都快荒废的差不多了。

魏王府的书房门口,两个书童守在门外,随时听候李泰的差遣,玄世璟走进院子,看见门前守着的两个书童,笑了笑。

有钱人家就是任性,书童一找就是找三个,一个在里面陪着帮忙整理书籍顺带着研磨,另外两个仍在书房门口看门。

等本侯哪天心情好了,书童丫鬟找上十二个,轮班倒。玄世璟恶狠狠的想着。

走到书房门口,玄世璟对着门前站着的两个书童说道:“烦请两位通禀一声,就说东山侯玄世璟前来拜会魏王点下。”

话音刚落,书房里就传来李泰不屑的声音:“你小子都到了孤书房门口了,还弄这些虚的作甚,直接进来就是了。”

门外的两个书童听到李泰的声音,对着玄世璟微微躬身一礼,随后打开了书房的大门将玄世璟请了进去。

“魏王殿下倒是好耳力,这外头天气正好,不出去游玩一番倒真是可惜,魏王殿下就忍心如此蹉跎这大好的春光?”玄世璟问道。

“本王又如何不知道外头春光正好,只是本王现在,还必须呆在府上。”李泰说道。

“为何?”玄世璟不解。

“说实话,太上皇虽然对父皇有些误解,但是对本王这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章:春天来了,又到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