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天朝之梦>第812章 以夷斗夷 第六更啦

今日15000字奉上,明天继续爆发。弱弱问一句,还有月票吗?

太平天国的路过和斋桑泊的血腥战斗,当然是奠定了大明帝国在新疆的军事优势。不过要将新疆变成大明帝国的一个省,实行同汉地一样的制度,却不是单凭军事优势就可以达成的。新疆这个地方,终清一世(当然是这个时空的清朝)都是个火药桶,先是准噶尔百年战争,然后是大小和卓之乱,再是张格尔之乱。

而这一回更是乱得出了奇,先是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七和卓(都是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后人,张格尔和玉素普的子侄)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反攻倒算。历史上就有个七和卓之乱,不过没有闹大,这回却借着反清复明战争做大了。一度占有整个新疆,还成立了一个哲德沙尔汗国。

可惜分裂国家的好梦没有做几天,打着十字军旗的太平军就像蝗虫一样浩浩荡荡打过来了,这个什么劳什子汗国当然不是对手,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几万人马也让太平军杀了个七七八八,连前来助拳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国的三万人都被赶尽杀绝了。不过新疆的地盘太大,造反派又太多,太平军这回急于过境,杀人也不算多。因而各路牛鬼蛇神还都保存着一些实力。特别是在天山以南地区,原来叶儿羌汗国的地盘上面,七个和卓还据着不少地盘在苟延残喘。

其中卡塔条勒占据喀什噶尔,倭里罕占据了刚刚被西清放弃的叶儿羌,克齐克罕和塔瓦克尔分别占领了和阗的东西两部,萨比尔罕据着天山南麓的库车,阿克恰于领有阿克苏,伊善罕则据有乌什。除了旧土尔扈特部四旗所占有的珠勒都斯河流域,当李鸿章抵达迪化州巩宁城的时候,整个南疆几乎都在和卓家族的控制当中。

除了和卓家族,蒙古人在新疆的势力也不小。北疆原是准噶尔汗国的地盘,在准部灭亡之后不久,原来生活在俄国人地盘上的土尔扈特部、和硕特等部归顺,被清政府置于伊犁、塔尔巴哈台、喀喇沙尔、库尔喀喇乌苏等地。一共置了五盟十四旗。天山南北和伊犁河谷地都有,有些蒙古部落还和h部杂居,不过没有什么来往,关系也不大好。另外,在新疆的伊犁谷地和塔尔巴哈台还有驻防的八旗蒙古,他们和土尔扈特部、和硕特等部不一样,不属游牧蒙古,而是八旗子弟的一部分。不过在朱济世拿到蒙古大汗的名分之后,这些驻防新疆的八旗蒙古也都把自己的旗人身份丢在一边,基本上没有人在追随西清皇帝奕詝了。

而现在李鸿章所辖的明军控制之下的地盘,不过是东疆的哈密、巴里坤、古城、吐鲁番和北疆的迪化州等地。还不到整个新疆地盘的四分之一(当然是清代地图上面的地盘了)。而且这些地盘都是被太平军蹂躏的最厉害的地方,居民被杀戮裹挟了大半,剩下的人对同为汉家政权的大明也没有一分钱好感,明军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进新疆的。

公元1854年5月1日,大队大队的明军官兵,出现在巩宁的街头。比他们早到个把月的太平军,肩扛洋枪,头裹红布,军容肃整。已经让人觉得气势惊人了。但是现在赶来的明军,更是比太平军看上去还精锐数倍!

任何时候,穿着同一服色的精壮汉子,行进在街头整齐前进,那气势都是惊人的。更不用说这些身穿统一的西式军服,背着一色的背包,肩扛上了刺刀的洋枪,脚下都是漆黑军靴的上万精兵行军的洪流!

这支部队,每一个官兵身上都是锐气十足,队伍迎面而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真正的百战精锐,尸山血海里出来的杀神!是一路从广东杀到东北,再从中原杀到新疆的强兵。让那些有异心的人们,看着他们的身影就不由发抖颤栗!

带领他们来到巩宁的李鸿章当然知道这种感觉是错误的,和他一起入疆的明军第16军是不折不扣的新建番号,从来没有打过仗。现在这样的气势,完全是靠队列训练摆出来的架子。

而他之所以要让这些战士摆出一副杀神的唬人模样,就是为了震慑!为了让这里向来桀骜难驯的百姓用敬畏匍匐的眼光来看待大明!并不是因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铁血主义者,而是因为没有办法。

大明帝国的财政状况根本不允许在新疆实行任何绥靖和怀柔政策。而且新疆开发公司很快将会成立,来自汉地的移民将要在新疆建立起武装的集体农庄!在这之前,新疆总督府必须初步恢复新疆的社会秩序。

所以明军每到一地,都会举行这种气势惊人的入城式!既然没有施恩的条件,那就让人们感到恐惧吧!

大军行进之下,整个巩宁安静无声。上万人整齐的动作。起落都是一个声音的军靴敲击地面,让整个城市都震惊,都在发抖。因为太平天国的离开,才稍稍惊魂定下的巩宁百姓们都躲进了残破的建筑物里面,呆呆地看着这股可怕的军人洪流。

……

“公爷,有今日这番震慑,迪化州当有三个月的安泰吧?”

在一万明军浩浩荡荡开进巩宁州的时候,李鸿章早已经到了自己的总督衙门里面,正在和几个手底下人谈事情呢。

现在的新疆总督衙门几乎和哈萨克汗国内阁府重叠,在中亚大战分出胜负之前,李鸿章和他的汗国内阁府根本不可能就任,朱济世干脆就先让他们料理新疆的事情了。在李鸿章这个哈萨克汗国的一把手之下,朱济世还给他配了两个副手,还是一文


状态提示:第812章 以夷斗夷 第六更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