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三百七十八章:惊现杀器

殷清风的藏书房,每个架子都是带有推拉门的书柜。并且,每扇门上的一角,都贴着大写的英文字母。

李世民有些发懵,怎么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的书房,就是一排排书架子。书架上再堆放些竹简书轴字画什么的。就是修文馆里也是如此啊,怎么这里这么怪异?

更惊讶的是,书架使用的木材竟然是黑红色的不说,纹理细腻得让人产生一种玉质的感觉。难道...这小子竟然奢侈的使用玉石来做书架?

他禁不住弯腰靠近书架,伸手来回触摸着。

“这是木材还是玉石?”他又蜷起食指敲了敲,“听声音,可不像是木质的。”

站直后,李世民又自言自语的说道:“也不可能是玉石...玉石没有这样的纹理,而且,用玉石做书架,是不是太脆了?”

他回身用目光向殷清风询问。

殷清风拉开一扇门,“无论是书卷还是画轴,存放久了,竹简、木材、丝帛还有颜色都会被蠹虫啃噬。

其实,侵蚀它们的不止有蠹虫,还有风和光。在书架上安装这些小门,能尽量减少风和光对书卷的侵蚀。”

和古人解释什么是氧化反应真的很难。

李世民似懂非懂。

殷清风指着木架说道:“这种木材叫做乌木,是应国公赠与侄儿的。应国公说这乌木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所以侄儿就用来建藏书房了。”

“应国公?”李世民似乎想了一下才想起是谁。

随即,他又伸手去抚摸。“还有这么神奇的木材?”

关于乌木或阴沉木的运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前,或许偶然有人使用,只有三星堆文化的古人们大量的使用过。

但三星堆文化并没有与同期的或后期的其他文化有过交流和融合,所以,对乌木的运用并没有扩散出去。作为唐朝人的李世民自然是不知道乌木的存在了。

所以,这个‘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的古人’,最早也就是明清两代的古人,不能再久远了。

但殷清风的猜想是,朱元璋因为自己是和尚出身得了天下,明朝是禁佛的。所以,乌木得到世人的认可,应该是佛教和喇嘛教兴盛的满清时期。

当初,他和武士彟关系良好时,就要武士彟利用手里的渠道,到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去挖掘乌木。

那里的乌木虽然不是年代最久远的,但确是最集中的一个区域,挖掘起来数量很可观。

可惜,他和武士彟的蜜月期太短,得到的乌木的数量也不多。关系闹掰了之后,虽然又给他运了一些来,但他估计,这些数量还不足三星堆附近古河床里的一半。

剩下的那些,也不知道武士彟是没挖掘到,还是自己留下了。

殷清风也不想在李世民面前提到武士彟,生怕李世民又把武士彟叫回来做官。

他对武士彟倒谈不上什么怕字,只是不想武静淑武妹妹再受武士彟和杨牡丹的影响。

武妹妹若是就此不再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上,于国于民绝对是件好事。

不是说武妹妹才能不足,而是她生错了女儿身。若是武妹妹身为男儿,古代十大贤相中必定要有她的位置。

但他不说武士彟又不行。

无论李世民在历史上留下多么好的名声,他终究是帝王心态。

身为帝王,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天下所有美好的都是他的。

他们要独占一切,然后把看不上眼儿的再赏赐下去。

乌木的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优点虽然短期难以体现,但经他这么一解说,李世民会不会认为他没有献上去是一种罪过?

殷清风不敢打这个赌。

身为穿越者,就要有穿越者的觉悟。

面对说一不二生杀予夺的皇帝,必须不能忤逆其心意。

没有时时刻刻的求生觉悟,还是不要在古代混了。容易掉脑袋。

李世民似乎尽兴了,他指着英文字母问道:“那这些又是...”

“这是侄儿为了检索方便,应用的一个小手段。”

殷清风说道:“三国时期李登编着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着的《韵集》,以及前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都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让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相互交谈。

但侄儿阅读了这些古书后,感觉使用起来很繁琐。为此,经过多日思索后,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代替先前标注音韵的方式。”

按照字音分韵,就是给汉字加注音标。

“你是说...”李世民很震惊,“你找到了代替音韵的新方式?”

刚才殷清风说是自己思考得来的,而不是仙人传授的,这才是他震惊的原因。

他知道,当初陆法言为了编撰出一部能代替前人的韵书,可是与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等人一同商讨多日,才有了《切韵》的完成。

而这小子竟然是自行思索得来的,这就了不得了!

要知道,参与《切韵》的那些人,不但个个都是当时的名士不说,更是来自天下各方。

刘臻,沛国相县人、萧该,江左南兰陵人、颜之推,生于江陵、卢思道,河北范阳人、李若,河南顿丘人、辛德源,陇西狄道人、薛道衡,河东汾阴人。

他们当初受邀参加河北临漳人陆法言的家宴,因各自带有家乡口音而起了口角争执。在陆法言的劝说下,《切韵》问世了。

“你...你,可成书了?”李世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八章:惊现杀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