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丰碑杨门>第0653章 兵分三路
p>

现在走路都带着风的。

霍红叶风风火火的进入到了杨七书房,双手将一封写着军机阁三个字的密信递给了杨七。

杨七打法了霍红叶,拆开了密信瞧了瞧。

“协助大宋抗辽策……”

一份很长的密信,同时还附带的一张地图。

这是老杨在复兴武院内,联合了众人,折腾了近一个半月,才策划出来的作战计划。

老杨虽然已经从佘赛花嘴里得知了杨七又拒绝了出兵帮大宋的事情,但是他还是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递给杨七。

同时在书信上郑重的告诫杨七,让杨七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帮大宋一把。

至于杨四,以及杨四的儿子的死活,让杨七不要顾及。

老杨在信里还特别强调,杨四已经被他从族谱上除名,从此再也非杨家之人。

“哎~”

杨七阅览过了老杨的信,长叹了一声,随手扔到了一边,感叹道:“造化弄人,四哥你又是何必呢?”

老杨虽然从族谱上划掉了杨四的名字。

可杨七,又怎么可能忘掉自己的兄弟呢?

杨七有心保住杨府内的每一个人,可是他却没办法替每一个人规划人生。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

杨四既然选择了辽国,杨七也无可奈何。

至于老杨在信中强调,让杨七一定要出兵帮助大宋。

杨七对此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帮他们?

怎么帮?

碰上了赵光义这个喜欢玩遥控指挥的皇帝,他也没脾气。

赵光义的套路,杨七不熟悉,可是耶律休哥却很熟悉。

……

铜台关内。

耶律休哥行辕中军大帐内。

已经入了春,幽州城的天气,远比上京城要暖和。

耶律休哥没必要把自己裹的紧紧的。

他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长衫,大马金刀的盘膝坐在一张软榻上,手里捏着一份斥候探测到的情报在阅读。

“十五万兵力,分别布防在瓦桥关、飞狐口。应州一线,全无兵力布防……”

耶律休哥笑眯眯的拿着情报,嘀咕道:“指望雁门关的三万驻军,防守应州。还是觉得应州毗邻代州,有杨延嗣在,本王不敢冲那边动手?”

耶律休哥随手放下了手里的情报,对身旁的侍卫道:“召诸将军们入帐议事。”

随着耶律休哥传唤,他手下的将领们全部汇聚到了他的帐篷内。

耶律休哥盘腿坐着,双手叠在腿上,淡淡道:“本王准备兵发三路,耶律学古,本王命你率领一万铁骑,二十万辽民,沿涿州一线,功讨瓦桥关。

记住,若遇强敌,立刻退守涿州。

萧干,本王命你率领一万铁骑,十万辽民,直奔飞狐口。

若遇强敌,立刻退守灵丘。

耶律大石,本王命你率领五万铁骑,十万辽民,奇袭应州。

遇到强敌,可向萧干部求援。

若是攻破应州,就一路沿着恒山南下多遂城,转蓉城。”

被耶律休哥点到了三位大将跪地,正色道:“末将领命。”

次日。

耶律休哥麾下的五十万人,正式开拔。

他除了留下三万人坐镇铜台关外,剩下的兵马全部派遣了出去。

耶律学古,率领二十一万人,从正南而下,直扑瓦桥关。

萧干、耶律大石二人,率领着二十六万人,转战西南。

三日后。

耶律学古率领着二十一万人,进兵到了瓦桥关下。

瓦桥关上。

李沆望着关城外黑压压的一群辽人,腿肚子有些打哆嗦。

“辽贼,经有这么多人?”

呼延赞和高处恭一左一右站在李沆身边。

他们是战场上的宿将,远比李沆要稳重的多。

呼延赞扫了一眼城外的辽人,眉头渐渐皱起,“这支兵马有点儿不对劲……”

高处恭点了点头,轻声道:“阵型散乱,毫无章法可言,就更别提排兵布阵了。就像是……就像是……”

高处恭一时间也找不到可以形容他们的词语。

“一群暴乱的乱民。”

呼延赞恰到好处的补充了一句。

高处恭顿时点头道:“呼延将军所言极是,确实像是一群乱民。”

呼延赞对李沆抱拳道:“李大人,辽贼刚到,阵型未稳,此刻若是杀出城去,必定能搅他们一个人仰马翻。老夫恳请,率领一支人马杀出去。”

城外数值不尽的辽人压的李沆喘不过气,他听到了呼延赞的奏请,眉头紧皱,低声道:“不妥!陛下有令,让我们固守瓦桥关,眼下贼人势大,冒然出击,恐有不测,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可是……”

呼延赞刚要反驳,高处恭抬手拦下了他,隐晦的提醒了他一句,“这是陛下的命令。”

“哎!”

呼延赞长叹了一声,低头不语。

瓦桥关外。

耶律学古率领着二十一万辽人达到了瓦桥关外以后,他派遣手下的一万铁骑,极力的约束着手下的那二十万散乱的辽民。

他显得很慌张,很担忧。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所率领的二十一万辽人,其中只有一万正规军,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

宋人若是在这个时候派出一队精锐的兵马杀出来,很容易会让他麾下的二十万辽民大乱。

他小心翼翼的,像一只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小老鼠。

这种警惕他保持了足足一天。

等到他麾下的一万铁骑,驱赶


状态提示:第0653章 兵分三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