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成敬苍老的身影,朱祁钰眼中流露出一丝期待。
成敬抬起头,很平静看着朱祁钰,然后缓缓说道:“老奴觉得以不变应万变。”
朱祁钰愣住了,他以为成敬会想办法破坏这桩婚事,可是没想到成敬居然会给他这样一个答案。
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什么都不做。
朱祁钰急了。
“这怎么行,万一……”
话说到一半,就被吴太后打断了。
“皇儿。听成先生把话说完。”
朱祁钰闭口不言,但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很明显他并不认同成敬的话。
成敬依然是那副不悲不喜的模样,他缓缓的说道:“皇上,老奴斗胆说一句,您多虑了。这桩婚事几年前就定下了,要不是去年那场变故,他们两个已经成亲了。如今那边旧事重提,于大人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必须咬着牙答应下来。因为一旦悔婚,于大人一世清名就毁于一旦,您让于大人以后如何在朝中立足?”
悔婚,特别是在亲家已经落魄的情况下悔婚,就算是在民间都会让人指指点点的。于谦真要是悔婚,那么势必背上嫌贫爱富之名,这对于他的声誉会有极大的影响。
“先生的意思是于谦答应这门婚事只是迫不得已,不代表他会倒向那边?”吴太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她很敏锐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成敬很平静的说道:“没错。太后别忘了,当初土木堡大败,太上皇被俘,那边其实是想拥立太子登基的。是于大人率领群臣入宫,搬出祖训,以国赖长君为由,这才扭转乾坤。”
土木堡大败,皇上被俘,朝野上下乱成一团,于谦率领群臣入宫面见孙太后。孙太后深明大义,当机立断,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抵抗瓦刺大军,避过灭国之祸。
这是朝野上下一致的说辞,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朱祁镇有儿子,孙太后怎么可能不让自己的孙子登上皇位,而选一个罪妇的儿子做皇帝呢。
拥立太子登基,自己在幕后掌控朝局,这是孙太后一开始的打算。
别以为这是孙太后异想天开,事实上在明朝,幼子登基,后宫和内阁共同治理天下,这是有先例的。很巧的是,这个先例就发生在朱祁镇身上。
朱祁镇九岁登基,主少国疑,所以朱祁镇的奶奶,孙太后的婆婆当时的太皇太后,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
这位太皇太后很有本事,在她主政期间,内政方面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实行仁政,让百姓修养生息。这三位杨大人后世被人称为三杨,是明朝有名的贤臣。
在军事方面,太皇太后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心存猜忌,反而重用英国公张辅。
张辅戎马一生,永乐帝朱棣在位时,大明西南边民风彪悍,屡生叛乱。张辅三战交趾,四平安南,威震天下,让大明西南边平静了几十年。之后更是跟随朱棣五征漠北,战功彪炳。在张辅的努力下,大明军队兵强马壮,不然多年以后朱祁镇御驾亲征时,哪来的几十万大军。
虽然皇帝年幼,但朝中文有三杨,武有张辅,大明国运反而蒸蒸日上。
太皇太后不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后宫同样盯得很紧。
当时发现王振不安分守己,屡有干政之事。太皇太后大怒,叫来王振,先大骂一通,然后命人当场格杀,最后因为朱祁镇这个皇帝跪地求情,王振这才逃过一劫。
至此以后,王振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可惜太皇太后死了后,王振无人压制,就像一只脱缰的野狗一样为非作歹,最终犯下弥天大祸。
在太皇太后主政期间,国运昌隆,民心所向,这些孙太后都看在眼里。
千年媳妇熬成婆,现在自己儿子被抓了,孙太后当然要效仿之前的太皇太后,拥立自己的孙子登上皇位,然后自己主政朝局。
想法是好的,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于谦率领群臣入宫,搬出祖训,国赖长君,彻底打碎了孙太后的美梦。
听到这里,吴太后和朱祁钰连连点头,脸上全都露出了深以为然的模样。
吴太后说道:“不错,当初若不是于谦全力支持,皇儿也不可能登上皇位。”
看到吴太后和朱祁钰脸色稍缓,成敬继续说道:“白天的时候,于大人亲口向皇上保证,天位已定。于大人为人耿直,话已出口,绝不会反悔。老奴相信就算他的儿子娶了钱皇后的妹妹,他也绝对不会背叛皇上的。”
“先生所言极是,皇儿,你觉得呢?”吴太后一面说着,一面看向朱祁钰。
朱祁钰想了想,然后说道:“说的是没错,但朕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啊。要不这样,朕下旨加封于谦为内阁大学士,任内阁首辅,以后就在内阁帮朕处理政务,至于军务,他就别管了。”
听到这话,成敬脸色一变,急忙说道:“皇上万万不可。”
朱祁钰眉头一皱,有些不悦的说道:“内阁首辅乃文官之首,难道于谦还不满意吗?”
成敬苦笑着摇了摇头,叹道:“于大人会不会心存不满,老奴不知。但老奴知道,朝臣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认为皇上这是在明升暗降,夺其兵权。”
“不夺他兵权,朕寝食难安。”朱祁钰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反正成敬也不是外人,朱祁钰干脆把话挑明了。
成敬看着朱祁钰,神色凝重,语重心长的说道:“皇上,那边想要主婚,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