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为常绿乔木,嫁接树,高达20米,干基高30-60厘米,径达1米,其上有3-4个斜上伸展的树干;小枝下垂,一、二年生小枝绿色,三年生枝呈绿紫色或紫色;叶深绿色,质较软;种子连肉质假种皮宽矩圆形或倒卵圆形,长3-4厘米,径1.5-2.5厘米,有白粉,干后暗紫色,有光泽,顶端具短尖头;种子矩圆状倒卵形或圆柱形,长2.7-3.2厘米,径1-1.6厘米,微有纵浅凹槽,基部尖,胚乳微内皱。
香榧正常生长生育期年平均温度14~18c,历年≥10c平均活动积温7000c以上,年极端最低温度在≥-15c,最高气温≤43.0c,无霜期日数≥210td,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
香榧为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喜温湿润、弱光凉爽的气候环境下,朝夕多雾的溪流两旁和直射光较少而散射光较多的山腰谷地是它最佳栖息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忌风口栽种。
香榧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喜微酸性到中性的壤土,即ph值为4.5-8.5,耐干旱耐贫瘠,红壤、沙(石、砾)灰土都能适应、还可在裸露的岩石缝中扎根生长。一般情况下,香榧种植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设施齐全的区域为最佳
香榧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13年5月29日,在日本石川县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会议上,会稽县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会稽县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会稽县域中南部的会稽山脉,面积约400km2,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
2000多年前,会稽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因经过人工嫁接培育,现存古香榧树基部多有显著的“牛腿”状嫁接疤痕。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极具价值。
香榧榧子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治疗和预防恶性程度很高的淋巴肉瘤有益。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香榧榧子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香榧榧子可以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中药是君子相当。
香榧榧子中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食用香榧榧子对保护视力有益,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对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症状有预防和缓解的功效。
当然实用香榧还是有禁忌的,由于香榧榧子所含脂肪油较多,所以易滑肠,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素有痰热体质者慎食。还有,香榧不要与绿豆同食,否则容易发生腹泻。
香榧性质偏温热,多食会使人泄热上火,所以咳嗽咽痛并且痰黄的人暂时不要食用,因为食用香榧有饱腹感,所以饭前不宜多吃同,以免影响正常进餐,尤其对儿童更应注意。香榧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身就腹泻或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ps:
注:第三更,谢谢时空飞云大大的打赏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