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隆包子铺生意也就是赚个糊口的钱”陈掌柜缓缓开口,把每日的销量、客流量一一摆了出来,虽然以自谦的口吻,话里话外依旧掩饰不住“你和我合作不会吃亏“的话头。
“这咸鸭蛋看似利润低,可这东西不像那等金贵的东西,不管是富人家还是穷人挑夫都吃的起,多的不说,但我那包子铺一天妥妥的一百枚不一定够,一天一百枚一月多少?一年多少?”陈掌柜娓娓道来。
陈秀才年轻时候跟着马队走南闯北当账房先生,不是那等惟有读书高的清高言论,听了陈掌柜的话,细细和他攀谈起来。
陈掌柜看陈秀才亲自与自己谈生意,且有理有据,心里头更重视了几分。
陈雪娇在两世为人,但这个世道和前世的世道毕竟有区别,于是不开口静静的坐着听陈秀才和陈掌柜交涉。
一番交谈下来,陈掌柜先订五坛子去,他本来订十坛子,被陈秀才婉拒了。
陈掌柜此番来带了一架大马车来,就是为了装坛子的,他想的周到,里面早早铺上了麦秸秆,省却了陈家许多麻烦。
陈雪娇看到这番景象,不禁感叹陈掌柜的细心。仔细思量着,并不是所有的生意人都像陈掌柜这般亲自备了大车来,这生意要长久的做,就不要给买东西的人添麻烦,日后少不得也要制备一辆马车,亲自去送货上门。…
小厮把马车拉进院子里,大房孩子在李氏的带领下,一坛子一坛子的搬运,李氏怕路滑马车颠簸,用麻绳细细的把每个坛子都捆实在了。
陈掌柜看了暗暗点头,心里定下了要把这生意长久的做下去。
五十个坛子全部搬运到了马车上,陈掌柜当场结了银子。因为是第一炮上门的生意,陈雪娇只和清风庄要一样的价格,沉甸甸的一两银子到手。
陈掌柜眼睛瞥了一眼菜园子北头,发现一溜儿坛子摆在里面,数量不多,知道腌制咸鸭蛋需要时间,只告诉陈雪娇什么时候腌制什么时候告诉他一声。
一天赚了二两银子,大房喜的什么似的,比那过年还开心。
“爹,刚才那陈掌柜要十坛子,你咋不愿意?”陈雪娇把心里头的疑问吐了出来。
陈秀才抚掌大笑,只不说话。
陈雪娇想了想就明白了,咸鸭蛋在庆隆包子铺卖远远比清风庄卖生意要好的多。清风庄只接大客生意,而庆隆包子铺却不是,寻常人家吃不起清风庄却能吃的上庆隆包子,咸鸭蛋会随着人流量口口相传。那其他的铺子、包括流动的摊贩也会想着分一杯羹,若是把咸鸭蛋都卖给一家形成了垄断,图一时之利,却不利于今后的打算。
“到底是因为啥?”李氏追问了一句。
陈雪娇就把这一层意思细细说了,陈秀才听了频频点头。
果然,陈秀才猜测的没错,自打庆隆包子铺开始搭配着咸鸭蛋卖早点之后,其他吃食店铺做了效仿,络绎不绝的来陈家打听咸鸭蛋。
咸鸭蛋可以下酒,可以果腹,可以配菜,可以调味,不管是酒楼茶肆还是流动摊贩都可以出售,且本钱低利润也不低,一时之间流传了开来。
短短三天的功夫,五百只咸鸭蛋已经清空,陈雪娇净赚了十五两银子。
这十五两银子可是陈秀才以前一年的束脩。
这还只是在白土镇,若是卖到整个徐州府,利润不用说都很可观。
陈雪娇想在腌制一批,可不是那么容易,马上要过年了,不可能在去山东一趟。
于是打定主意,趁着春节期间,走村串巷收些零散的鸭蛋,趁着春节期间重新腌制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