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光华门和工兵学校得以暂时收复。而小鬼子此时还在不断向京都涌来,再加上武器装备问题,城防守军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对此,易旅长心里明白,他甚至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其实,那天雨花台守军居高临下,突然从背后炮击了盘踞在光华门护城河对岸以及中和桥防空学校的小鬼子之后,这一处高地就被盯上了,不是吗?它直接威胁小鬼子从南部和东南部对中华门、雨花门、武定门、通济门和光华门的进攻。雨花台是中华门外的一个小山岗。
说起雨花台,这话可就长了。南京十三座城门中有一座号称天下第一瓮城的聚宝门。聚宝门外正南方向不远处,有一座山岗,叫雨花台。据传,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一一四七年,吴国第一代君主泰伯就曾在此传礼授农,教化江南先民。后来,越王勾践也在这一带修筑了越城。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在这个山岗上,发现了一种很漂亮的矿石,也就是五彩斑澜的石子,于是,就称这座山岗为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到了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在这山岗上建了一座庙,叫高座寺,云光法师常在寺里设坛说法。云光法师知识渊博,精通经卷,那佛法讲得生动绝妙,前来听法的坐满佛堂内,为高座寺平添了很多弟子,香火旺极一时,进而感动了佛祖,上天回应,落花如雨。故而,到了唐朝,人们就按这个传说,把这座山岗改为雨花台,一直沿用至今。
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雨花台紧邻城区,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的吟咏之地。王安石为雨花台赋诗:“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乾隆皇帝不仅为雨花台题了词,而且还赋诗一首道:“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也因为它是金陵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所以,雨花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也在此痛击金兵,太平军以及北伐军也都在雨花台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扭转战局的佳话。南京保卫战也不例外。这时驻守雨花台是最为精锐的德械师;但实际上这个师经过淞沪会战之后,重武器只剩下少量迫击炮和五、六门山炮。
早在十二月十日,四万小鬼子向雨花台发起猛攻。守军利用碉堡工事拼死反击。受挫的小鬼子就集中百余门火炮猛烈射击,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雨花台硝烟弥漫,死伤惨重。紧接着,数万小鬼子在五十多辆战车、装甲车的掩护下猛攻守军阵地,子弹密集的程度甚至连天上飞的苍蝇都能打掉。守军拼死抵抗,英勇的我军将士甚至都令小鬼子感动得流泪。雨花台迟迟攻不下来,鬼子秩父宫雍仁亲王亲自上阵督战。
到十二月十二日凌晨,为了争取战场主动权,朱赤和高致嵩两位旅长亲自带领两千勇士对小鬼子展开激烈反击。但守军因为火炮太少,根本无法压制小鬼子火力,再加上守军兵力不足又缺乏后援,不得不退回原来的阵地。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小鬼子发疯似的集中全部火炮,向雨花台发动更加猛烈的炮击。激战中,旅长朱赤、团长华品章先后壮烈牺牲。面对这种情况,高致嵩旅长临危不惧,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命令副旅长廖龄奇带领百余伤兵突围,他自己尽其军人本分顽强抵抗,最终于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一时许中弹身亡,雨花台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小鬼子攻占了中华门外的雨花台高地。
雨花台的失守,使得京城南部和东南部出于小鬼子居高临下的炮火之下。不仅如此,也是在十二月十二日午后,城东的中山门外一带阵地也相继失守。
中山门原名朝阳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之一,因其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故而,明朝时名之曰朝阳门。此门,是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建的。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并建有内侧瓮城,是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孝陵的通道。到了清代,鉴于太平军战斗,为增强朝阳门的防御,便在门外增建外瓮城。可因城门距离护城河太近,如果把外侧瓮城也建成传统的凸型,则纵深不够,于是,这座城门的外侧瓮城就建成了南京所有城门瓮城中唯一一个外型呈半椭圆形的瓮城;而且外瓮城城门与中间的朝阳门城门也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而是偏北方向斜设的,还仿照淮安府城楼的样式重建了这座城门的城楼,城楼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全部用城砖修见。民国初年,为迎奉国父灵柩归葬中山陵,将门洞狭小的朝阳门拆除,挖低门基,改筑为三孔券门,并将城门的名字改为中山门。
雨花台和中山门外围阵地失守后,驻守在通济门至光华门西侧的易安华部,处于三面受敌的极度危险的境地。十二月十二日下午,小鬼子从西面、南面、东面三个方向朝易安华部蜂拥扑来,易旅长此时头部、腰部、臂部等五处受伤,都缠着纱布。
士兵和曹景桥见易旅长伤势严重,就拿来担架,要抬他离开阵地,可几次都被易旅长拒绝了,他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决不忍辱偷生而负国负民。我誓与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