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港、日、韩潮流迅速席卷内陆,服装样式开始多种多样。
杨宇看中的就是市场对服装业的需求,于是专门前往省城考察市场。
货车司机把杨宇拉到了距离荷花池最近的地方,杨宇下车后随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来到了荷花池。
原来啊,当地人管荷花池叫荷花埝,这里只有一个服装批发市场,除此之外就只是遍地的荷花,所以景色非常好。
虽然距离荷花池服装批发市场正式挂牌批发还有两年,但这里的服装批发已经初具规模,周边地区的小型加工坊多不胜数。
只需要几台缝纫机、几个熟练的制衣工人、能够拿到货,那就能开办一个小型的加工坊,并且赚到钱。
“招工喽,熟练裁料工,每天一块八,包伙食住宿。”
“招工喽,学徒工,烫工,修边工……”
“修理缝纫机,熨斗……”
“这批衣服五千件,一天之内完成,单价一角八,有没有接活儿的?”
“吴姐,五千件一天赶出来,估计没哪家加工坊有着能力……”
……
在这里,除了和服装相关的行业外,其余行业几乎没有,杨宇走进这个批发市场,到处都是叫卖声,吆喝声。
“小伙子?干了几年了?要不要来我这里?我这里最高可以开到一块八一天,咋个样?”
杨宇刚刚走进市场,一个中年大叔手中拿着一块招工的牌子凑上前,给杨宇开出一块八一天的价格。
一块八一天,一个月差不多就有五十几块钱,在当时差不多就算是高收入了,然而服装行业才刚刚兴起,制衣工人还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所以就是价格再高,也很难招到人。
杨宇摆摆手,拒绝了和对方谈话,让一个连针都不会使用的人去制衣服,还不如杀了他。
在市场转悠了大半天,杨宇基本弄明白了,现在这里基本上都是小型加工坊,还没有形成吞吐量,所以也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商机,妥妥的商机,促使他下定决心,进入服装行业。
按照杨宇的计划,他要开设一家大型的加工坊,专门接量大的生意。
可是想开大型的服装加工坊谈何容易?首先要找到足够大,且适合开加工坊的房子,其次是招到足够多的制衣工人。
找地这个问题都还好解决,可是大量的熟练工人去哪里找?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思考了大半天,杨宇终于灵机一动,因为上午在逛荷花池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小型加工坊开给工人的都是固定工资,也就是说,无论每天制作多少件衣服都这么多钱,如果被抓偷懒就会被老板开除。
姜林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之所以他们采用固定工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成本,就好比方说,一个工人每天制作了一百件衣服,按照每件单价一角五来算,那就是十五元的加工利润,而老板只需要给他一块八角钱工资,想想这个老板应该挣多少?
于是杨宇决定,打破这里的行规,采用计件的方式,也就是说,工人做的越多,他就挣得越多,杨宇相信在这种新模式下,他肯定能够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足够多的制衣工人,而且这一定会是一个大蛋糕。
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杨宇也不在犹豫,开始着手在荷花池周围寻找房子。
“大妈,您家有没有房子要出租的?楼面要宽,屋子要大。”
“大爷,您家有没有房子要出租的?楼面要宽,屋子要大。”
杨宇挨家挨户问了大半天,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已经租出去了,才发现,原来找个房子这么困难。
不过杨宇没有气馁,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只要想干什么事情,那就想方设法都会干成。
继续往前走,杨宇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又问了几十上百家人,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就在杨宇快要放弃的时候,他走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厂面前,看看牌匾,是一家抄纱厂,应该是经营不善,已经倒闭了,杨宇之所以会在这里驻足,是因为他发现大铁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因经营不善倒闭,故此厂出租出售,联系地址……。
站在生锈的大铁门前,杨宇朝里望了望,大门两旁各有一排三层的小楼房。看样子应该是以前的职工宿舍,大门正前方,那栋四层的楼房,应该就是这个抄纱厂的厂房了,虽然有些破旧,但住人、开设加工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摸了摸别在腰间的钱袋子,确认还在,杨宇一路打听,找到了那家抄纱厂大门的联系地址。
这里是蓉城的lc区,都是那种破旧的茅草板房,房檐低矮得杨宇伸手就能碰到。
“咚咚咚……”
“有人在吗?”
杨宇呢喃一声,他有些不信,曾经开设了那么大一个抄纱厂的老板竟然会住在这种地方,再不济也应该有一套稍微好一些的房子吧?不过杨宇暗暗思腹,要是在这房子里面坚守个二三十年,那绝对又会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富翁。
“找谁?”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缝里传来,饱含沧桑,但却不是叱咤商场的那种感觉,使得杨宇眉头一皱,但既然已经来了,杨宇还是说出了来意:“是这样的大爷,我看见那边抄纱厂上的联系地址,就找过来了。”
“进来吧,你要租那个厂子吗?”
不一会儿,破旧的房门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