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煌不甘心让朱元璋的独裁继续下去,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继承者还会如同自己一样清醒,要保持长久的清醒,就必须有着集思广益的民主制约。
而且凭借个人的见识以及能力,是绝对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皇帝只有一个人,却要顾及千丝万缕的事情、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所以他想要为华夏的子孙们留下一些好的根基,所以庞煌宁愿不要所谓的洪武盛世,也要挑唆着大明王朝强力扩张,否则,全力发展国内经济,慢慢的经营就可以实现所谓的盛世之梦,但是庞煌从心里排斥那短暂的繁华。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博士黄彦清见市不拾遗,奏之上,且曰:“陛下德化!”上书所言的意思,也就是在隐晦的拍皇上的马屁,说是在洪武帝治理下的大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不常有的天下大治之前兆——“市不拾遗”的景象,因此上奏皇上之后,请求皇上往泰山封禅。
庞煌虽然没有上朝,但是当时不知道是该气还是该笑,那几年由于五城兵马司的改制,已经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导致了治安曾经有一段不稳,刚刚稳定不过半年,就说有大治之兆,请皇帝封禅,不知道是不是讽刺朱元璋,反正朱元璋让其回去捡了一个月的垃圾。你不是说不拾遗吗?既然别人不去捡,你就替朕去拾遗好了。
从那件事情发生以后,朱元璋更是小心身边的奉承之人,这也是庞煌比较佩服朱元璋的原因之中的一个,做了那么久的九五至尊,竟然一点骄纵之气也很少有,反而不像自己所在的另一个时空那么残暴,变得越来越沉稳起来,相对于这个变化。朱元璋竟然有些比自己还像是穿越者。
所以必须在事态自己还能完全控制之下,有些部门在严苛的独裁下实施民主,所以暂时不能让宗人府有尴尬的事情发生,因为庞煌首先是要拿宗室为主的宗人府开刀,那就必须要保持皇室中良好的名誉。
既然暂时不能让宗人府尴尬,那也暂时不能理会方俊等人的奏折问题,全当都是真实的事情处理。而在暗中,庞煌开始布置人手,以焦庆安为首的情报处人员,开始频频往南方调动。
而在进行这件事的同时,庞煌又要离开杭州了。
这次来杭州出巡,目的不过是途中设在湖州、苏州附近的造船工场。经过锦衣卫军备局的多年研究,集合了来自高丽、琉球、广州、福州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威尼斯的造船工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制造成大明历史上第一艘铁甲战船。
当然不是另一个时空那样实际的铁甲船只,对于解决浮力问题,如今的工匠依旧显得无计可施。现在的铁甲战船不过是部分关键地方包装着铁甲的船只。
由于是在内湖实验,所以现在的铁甲船长一百二十尺,船头宽十五尺左右。船头像龙头,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酷似龟背。船上面用铁板包裹,左右各有二十二个夹板、三十二个炮口,船头也有四个。一艘船装有近百门火炮。火力很强。船每边十六支划桨,在无风作战时以便于机动灵活的游走。
其实庞煌对于另一个时空中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心里早有疑惑,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力量,尚且不能远洋航行,更不要郑和的那个时空了,当然,商船在宋朝时已经可以远航。但是商家求的是利润,听有些商贾说,他们的船只一般都会选择季节来计算时间,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航行。那种远洋,不过是贴着海岸线行走而已。
木质船身的远洋能力,以及抵抗风浪的能力实在令人担忧,不能全天候,无论季节的在海上行走,那和当年与蒙元作战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庞煌一直下令军备局筹建铁甲船,开始实验性的加重船身的重量,但是纯金属的船只构造,无论是对于大明现有的工匠技术水平,还是对于一无所知的庞煌都显得那么陌生。
没有办法,他们只好采取替代法,反正水师需要大量的船只,庞煌令军备局在监制战船时,组成技术团队,逐渐的把有可能改成金属的部件慢慢增加,也就是逐渐增加船体对金属的利用。
而这次庞煌要顺路前往视察的铁甲船,已经近六成都是使用金属制成,虽然距离目标很远,但是也差强人意了。
庞煌视察过后,船厂就会全力加工,争取在半年之内组建一支至少二十艘铁甲船的水军编制,然后混合福船和现有的大明水师战舰,组成一支超过一百艘,容纳人数约二万人的远洋舰队。
目标却不是西方,而是在庞煌印象中的澳大利亚,当然他不会把这个名字说出来,只是按照自己印象画出不准确的世界地图,把澳大利亚和美洲标出来,让这支船队前往探险,其中所有费用都是有国家支付。
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呢?那就是源于大明境内铁矿石的不足,虽然自己也知道现在占领的印度、马来等地也有铁矿,但是却没有自己对于澳大利亚铁矿的熟悉,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哈默斯利盆地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这一点他原先记得很清楚,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这么丰富的资源。
这支船队庞煌准备让已经赋闲在家的齐泰带领,由已经去福州几年的柳苏等人负责调度,也算是给老部下一个机会吧。不过这件他只是埋藏在心里,暂时谁也没有告诉,因为他又听说了一件谁也不能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