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许勋心里仍有一个疑惑:
“我们的冶铁工坊只是用来打造农具的话,朝廷会相信么?”
冯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农具,但肯定还会打造一些别的东西,朝廷也知道,没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后世有一句话:世家第三钢铁产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瞒报的产量。
就汉代这群土鳖,就算是派人进来查帐目,冯君侯都有把握让他们查不出哪里有问题。
知道天下最精于算学的学生出自哪里?
知道他们的山长是谁?
“还打造别的?”
许勋听到这个话,就更加疑惑了。
兄长究竟给汉中那边说了什么?
为什么朝廷会给兴汉会在边地拥有这么大的权利?
“打造农具,维修农具,给当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炉,军中制式兵器我们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点箭簇还是可以的。”
大汉民间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兴汉会的关系,给当地驻军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门路,那肯定能找到。
毕竟朝廷在关中打造再加运往边地,成本肯定要比当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兴汉会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还要低,那这门生意就算是稳了。
零件外包,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就算是后世,也没有说一切都由国企央企承担的道理。
“这些事情,这些东西,哪一样不要用到铁?朝廷就算再多的钱,也断没有浪费在这些零碎东西上的道理。”
好歹也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了,这点事情又不影响边军的大局,冯君侯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把这个决议推动下去的。
再说了,真当朝廷现在有花不完的钱?
在兴复汉室的关键时刻,既然不想放弃边地,但又不想多花钱。
还是那句话,朝廷没有足够的物资对边地的屯垦进行支持,那优惠政策总得给吧?
不然谁给你白干活?
让地方给边军提供一部分箭羽,那也算是省下不少钱了。
这个工作,愿意在边地屯垦的兴汉会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连兴汉会都信不过,那还能信得过谁?
难道相信那些世家大族?
亲儿子和野种,朝廷还不知道选哪个?
再说了,边地那么乱,就是拿铁来打造点兵器,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不是打造违禁兵器就行。
总不能说内地不禁兵器,反而要禁边地的吧?
那不是让边地百姓任人宰割吗?
这从来就不是尚武之风犹存的大汉会做的事情。
许勋还没有资格参与大汉国策的制定。
他原来还担心怎么从朝廷手里拿到冶铁许可。
现在从冯君侯嘴里听到有可能成为朝议的话,这才恍然过来。
同时在心里暗道一声惭愧。
兄长已经站在大汉国策的高度上考虑问题,而自己,却仍不过是想着如何钻营,惭愧惭愧!
有了兄长的这番话,许勋不由地信心大涨:
“兄长,那我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做?要不要先通知大伙?”
冯君侯笑了笑,又躺回椅子中,缓缓地说道:
“不急,这个事情,你先不要往外说,我要等二郎的消息。”
冯君侯嘴里的二郎,自然就是他最忠实的小弟赵二郎。
同时他也是兴汉会的第二把交椅,这个“二”字,此人可谓拿捏得死死的。
“赵二郎?他不是在汉中……”
赵老将军半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赵二郎还没有回关中,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在守孝。
“国难当前,赵老将军一心为国,又怎么可能让人守孝太久?”
冯君侯先是唏嘘了一声,然后说道:
“二郎一个月前派人送了信过来,说是准备回军中,但我让先去一趟凉州。”
“凉州?”
“对,凉州。”
冯君侯点了点头:
“去年我们领军在前方与魏贼大战,有人在凉州搞出一些事情。”
听着冯君侯平静的语气,许勋心里突然莫名跳快了半拍。
冯君侯叹了一口气:
“这一仗打得太久了,而且你和宏朗(即刘良)也跟着离开,凉州那边,会里没有足够份量的人物主事。”
“所以下边的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许勋咽了一口口水。
兄长现在留在关中离不开,赵二郎作为会里的二号人物,亲自前往凉州处理这个事情。
可想而知,所谓的“一些出格的事”,绝不简单。
许勋没有多问,点了点头:
“小弟明白了,一切都听兄长的安排。”
他顿了一顿,又问道:
“小弟不日将要押送物资前往九原,不知兄长可有什么吩咐?”
“吩咐算不上,铁矿和冶铁工坊这个事情,我提前跟你说,就是让你回去做一些准备。”
冯君侯坐直了身子,脸上恢复了笑容:
“回到九原后,待霍绍先(即霍弋)前往九原任职,莫要为难人家,该交接的就交接。”
“当然,他可能也会让你们在都督府中任职,长史或者都督府护军估计是跑不掉的。”
“到时候你们看看自己的意愿,想留下的就留下。想回关中的,那就回来也行。”
许勋一听,大喜道:
“时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回关中何益?”
以前虽是凉州军的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