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骁骑>【第991章】 杀青州,雷霆之怒

建安二年冬季,江淮碰上大旱灾,至建安三年春,江淮各郡县遭遇大饥荒,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时任沛国相的舒邵劝说袁术散粮救济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其斩之。此后江淮之间饥民遍地,致使袁术实力严重受损,已显衰败之势。

五月,徐州吕布率领六万步骑突袭江淮北岸,大败袁术部将张勋,迫使袁术大军退守南岸。北岸大败加剧了袁术的衰败之势,岌岌可危。随后袁术部将陈兰、雷薄叛变,率领部众劫掠大批粮草辎重逃往灊山,拥兵自重,占山为王。

继陈兰、雷薄二将率部叛乱之后,长史杨弘、大将陆勉与江东孙策暗中往来,关系**,似有弃袁术而改投孙策之势。与此同时,占据江东四郡的孙策出兵庐江,屡屡挫败庐江太守刘勋,以致庐江危在旦夕。为此庐江太守刘勋连连向袁术求援,可袁术麾下已无兵可派,只能坐视庐江沦陷。

截止建安三年八月,淮南袁术众叛亲离,衰败已无法逆转,局势每况日下,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

与岌岌可危的淮南袁术相比,河北战场则相对平静。数月以来,无论是大军压境的魏郡还是危如累卵的清河国,均是小打小闹不断,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事。

目前,周瑜帐下西凉军陈兵魏郡,兵锋直指邺城,对袁绍威胁极大。然而西凉军开赴魏郡以来,数月间除了起初的几次攻城之外。再无动静。数万西凉军战骑驻扎在魏郡边境,虎视眈眈却始终按兵不动,不进不退。致使冀州守军胆战心惊地提防了好几个月,不承想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周瑜所部按兵不动,已将青州收入囊中的兖州曹操同样没有全力攻打冀州。曹军屯兵于平原境内,不时出兵袭扰冀州清河国,劫掠了大量钱粮,却并不强攻,虚虚实实。弄得清河国相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几个月下来。清河国的守军已基本被曹军肃清,只待大军一到,便可将清河国收入囊中。然则曹操并没有急于收取清河国,任其摆在嘴边。却始终不肯将其一口吞下。此举用意何在。恐怕只有曹操自己和麾下亲信谋士才知道。

截止建安三年八月,河北战场仍是不愠不火,西凉军和曹军已对冀州形成两面夹攻之势,剑拔弩张,却迟迟不见动静。无形中,讨袁联盟的两路大军与冀州军形成相对缓和的僵持对峙之势,三方都在相持中等待,在等待中消耗军力。坐视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或许,河北战场上的三方兵马都在等待一个契机。或者说等待时机。一旦期望中战机出现,便将掀起一场空前大战,从而彻底改变中原局势。倘若冀州袁绍败亡,那么中原第一大州冀州的归属就是摆在讨袁联盟面前的重大抉择。

谁能占据冀州,就意味着谁就能在未来的中原争夺战中抢占先机,继而雄霸中原。这无疑是个令人无法拒绝的巨大诱惑,无论是曹操还是李利都不可能在冀州的归属上面让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

正是因为冀州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冀州袁绍手中实力颇强的冀州军,才使得周瑜帐下西凉军和曹操麾下大军都不敢轻举妄动,用兵极为慎重,唯恐行差踏错,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值得提的是,西凉军和曹军都有相同的担忧,担心自己一旦把袁绍逼急眼了,袁绍孤注一掷,抛开另一路兵马于不顾,集中兵力对付自己,那可就大事不妙,其结果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损失大了!毕竟袁绍手中仍有不少于二十万大军,实力远在曹操和周瑜大军之上;只有双方联合才能啃得动袁绍,否则任何一方都不是袁绍的对手。

当然,这里面有一前提,那就是李利被牵制在幽州无法回援。

正是因为幽州战场牵制了西凉军很大一部分兵力,才使得周瑜帐下兵马捉襟见肘,以致河北战场陷入僵持对峙。否则,西凉军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独力对抗冀州袁绍,并且实力还在袁绍之上。

与之相对的是,兖州曹操尽管占据了青州之后实力大增,但他仍然不及冀州袁绍。因为青州沦陷之前,袁绍已将青州各郡各县的兵马钱粮悉数卷走,留给曹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片狼藉的烂摊子,没有捡到实质性的实惠。曹操所得到的青州,充其量就是数万青壮和一座座府库空虚的城池,还有遍地饥民和趁火打劫的盗匪流寇。

因此,与其说曹操这几个月来一直与冀州军对峙相持,不如说他趁着这段难得的时间正在大力恢复青州民生。整饬吏治,重新调派官员接管郡县,花大力气整顿治安,肃清匪患,忙得晕头转向,不可开交。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正是要把青州吃进肚子里;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所有郡县,才能彻底占据青州,真正将其据为己有。

这便是:只有吃进肚子里,才算是自己的。

一心二用之下,曹操对攻打冀州袁绍并不热心。为了避免留下口实,日后被李利抓住把柄,他一边忙于整饬青州,一边派遣小股部队袭扰清河国。如此便两不耽误,既能得到掌控青州的实惠,又不落把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此外,曹操之所以出工不出力,还有另一层意图,那就是企图借西凉军之手打败袁绍。等到最后关头,再率领大军全力攻打冀州,从而攫取胜利果实,再不济也能分一杯羹。没有谁比曹操更了解袁绍在冀州的根基有多深,想占据冀州可不是


状态提示:【第991章】 杀青州,雷霆之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