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好土匪>第九十九章 军议

刘延庆笑道:“西北边事历来均是童相公操持,这蔡京也是不知轻重,手伸得太长点了!这下官家会更加倚重童相公了!”

童贯抚髯微笑,见杨惟忠默然不语,敛容道:“见杨经略使若有所思,不知有何高见啊?”

杨惟忠本姓康,名炯,字惟忠。乃是宋仁宗时彰国军节度使,并、代州都部署康保裔之孙。

宋真宗咸平二年,康保裔兵败高阳关,遭辽军俘虏,后降辽国,改姓为杨,辽圣宗赐萧氏女于保裔为妻,育有三子。

宋哲宗元祐时,杨惟忠辗转归宋,以蕃人身份于环州参军,因功先后担任大顺城蕃兵指挥使、蕃落上军第一指挥指挥使。他背着俘虏后裔的印记,以番人身份打拼到现在的地位,纯属靠自己一刀一枪搏出来的。

正因为他能打,所以他以步军副都虞候的身份领泾原路经略使出怀德军,为此次攻夏三路主力之一。

另外两路由熙河经略使刘法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出会州,这两人一为马军司都指挥使、一为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官职都远远高过于他。

杨惟忠对于童贯因私废公,为了打击政敌,不惜放弃佛口城的做法深为不满,但此时却不好表露出来,只好说:“哦!末将正在想联合西州回鹘共同对付夏国的事,一时出神,相公见谅!”

童贯点了点头,一拍大腿道:“唔!你说的这事确实是应该尽快定下来,若能与回鹘东西合击夏国,定能让它顾头难顾尾,左支右绌,我们的攻势会顺利很多!

今天请诸位过来,也是想议一议这出使西州回鹘的人选。请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哈哈!”

何灌一向是明哲保身、世故圆滑,他抢先道:“这率队出使西州回鹘的重担不是一般人能挑得起。

一得知文达礼,不说满肚子锦绣文章吧,那也得熟知诗书,不然有损我大宋礼仪之邦的美誉。

二得强健孔武,此去西州回鹘,得乔装打扮,横穿夏国国境,一路风餐露宿、危机重重,非体质健壮、精通武艺之人不可。

三得仪容雄伟,风度翩翩,以彰显我大宋的大国形象。”

他说的这些话都对,也都没用,说了半天也没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他明白出使西州回鹘这差使回报高风险大,有利也有弊,还不知童贯心里是什么打算,所以不好贸然引荐人选。

要知道,深入蛮夷之地,出使外邦,虽然外表光鲜,且顺利归国则会加官进爵,但一着不慎,重则丢去卿卿性命,轻则有国难回、有家难归,届时只能在异国他乡放一辈子羊了。

童贯点点头,心中也在做另一番盘算,“安排出使的人得是自己的人,将来提拔升迁了也是我童贯门下的势力,而且此人会对自己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

但也不能是自己过于亲信重用的人,否则出使失利、滞留不归,那太损自己的羽翼。所以得找个听自己话且身份地位还不太重的人,找谁呢?”

王禀善于察言观色、投机取巧,他见童贯在奏折里提到要为曲端请赏,便知童贯要抬举此人,于是干笑一声,起身道:

“我看即将任泾原路第三将副将曲端就不错,文武兼修、忠勇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只是太过年轻,不过正因为年轻所以更需要历练。”

童贯略一沉思,便欣然点头,曲端新投入自己门下,官位还不高,才是个区区副将,但是个有潜力的可造之材,胜则为自己增添一名干将,败则与自己而言损失不大。

王禀见自己的提议被采纳,便知自己猜中童贯的心思了,心中喜不自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刘延庆见王禀自喜的样子,心中嫉妒、不甘落后,轻哼一声,朗声道:

“出使西州回鹘兹事体大,曲端资历尚浅,宜为辅佐之臣,臣提议顾悝为正使,此人参与筹措边事多年,足智多谋、熟知兵事,饱读诗书、兼有文采,窃以为以顾悝为正,曲端为副,更为合适。”

他所说的顾悝是童贯的义子,也是宦官,他见童贯还是愿意用自己的人,所以奋力出头将童贯义子提出来,以讨童贯欢心。

刘仲武起身道:“顾悝虽有德才,但毕竟是内官,作为使臣是否不太合适?”

刘仲武为人性情直爽、秉性忠厚,早年随利州刺史、熙秦两路都统制高永年西征吐蕃,他建议持重固垒、步步为营,但主将高永年并未采纳,而是轻率出战,遂遭大败。

刘仲武主动揽责,引咎自劾,被判罚流放岭南,命令还未下,他与进犯的夏人激战,被流矢伤了脚。这时朝廷终于有了良心,改任他为西宁都护。

庆州知州姚古是个聪明人,一听刘仲武说太监不能为使臣,这岂不是捅了童贯的伤口?于是立马跳将起来,尖声道:“此值多事之秋,用人当不拘一格,况前有童相公出使辽国之成功先例,有何不可?”

政和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辽国。当时也有争议,有人提出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

最终还是宋徽宗定调拍板: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

童贯使辽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以太尉的身份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

刘仲武粗声嚷道:“这怎么能算一回事呢?当时是契丹敬服童相威名,点名想见童相。顾悝暂未立下大功大业,其身份与童相不可相比。”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军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