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完,他好像被抽光了所有的力气一般,如果不是张氏扶着他,他根本就站不住。
虽说是早就做好了为了小命投降的准备,可是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朴辉还是感觉无比沉重。
那是祖宗披荆斩棘传下来的数百年基业啊,就在他手中这么灭亡了,而他,也成了亡国之君……
无力地下达了打开城门的命令,他亲眼看着数万汉军先是戒备地试探性地派出了一股军队入城,然后就是大批汉军鱼贯而入,不用想也知道,这些汉军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去接管占城所有的重要位置了。
朴辉想得不错,秦开确实是这样做的,因为这是大军入城之后必须要做的。
他本人却没有亲自前去,只带着一部分兵士停留在了城墙下方。
过了良久,朴辉才在张氏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了城墙,来到了秦开面前,有气无力地问道:
“不知将军打算让……让我何时启程?”
既然他已经投降了,秦开也不欲再多为难于他,见他如此模样,便回答道:
“今日先容你收拾一番,明天一早,本将送你等先去河内。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将该做的事情做了。”
朴辉心中苦涩,什么是他该做的事情?还不就是下达举国投降的命令吗?可是此时此刻,他除了顺从,还哪里能有力量反对?
在秦开的陪同下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皇宫,朴辉知道,这也将是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了。
这里已经被汉军接管,国库内库都已经被封存,只不过,里面也没多少财物就是了。
亲眼看着朴辉在降书和降表之上盖上了宝印,秦开这才放下心来。有了这东西,汉军就能迅速以最小的代价在整个大箐王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这对大汉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第二天一早,秦开就派人送着这群王国之人,前往长安做客去了,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余生,必然会在那里渡过。
接下来,秦开要做的就是配合苏定国,执朴辉降书迅速占领整个大箐王国,先进行武力接管,剩下的自然会由大汉本土来的官员接管。
有了朴辉的降书,接管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半个月内就已经完成了。苏定国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主帅,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率军驻扎在这里,保证大汉过来的人员安全和各项政策能够迅速推行。
至于秦开,他将带领着他的镇南军东进,去和第一军团汇合,然后,发起对大余王国的灭国战争。
作为盟友,虽然这些年刚过之间闹出了不少矛盾,但是在大箐王国被汉军一路碾压的同时,大余王国也不是毫无动静。
他们想要出兵支援,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可惜却被海城的二十万第一军团将士给生生地堵了回来,根本无力西进。
相比于大箐王国,大余王国的实力就抢了不止一筹。至少在军队方面,就甩开了大箐王国好几条街。
大余王国拥有常备军四十万,不同于大箐的乌合之众,这四十万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除了实力普遍没迈入后天之外,其他方面几乎可以与汉军第一军团争锋。
有纪律的军队和没纪律的军队完全就是两个层次,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汉军造成威胁了,至少光凭二十万第一军团的将士和十万镇东军想要从海城越过边境与固守城池的他们争雄是不明智的举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此行动就算汉军能够一路打进去,也必定会伤亡惨重。
余军比箐军狡猾太多了,在企图支援无效之后,他们主动放弃了边境一线,退守一些重要的战略位置。
这些地方要么就是雄关坚城,要么就是易守难攻的交通要道。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强攻进入大余内部绝对不容易。
而且,大余王国的主帅封寇也是知兵之人,不像邱慎那般烂泥扶不上墙,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大余国主任柯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他继承了他老子任裕的才能,励精图治,大余王国才有了如今这般盛况,如果莫问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最有可能取代大汉统治整个湖洲的无疑就是大余王国无疑了。
不过,既然这一切已经改变,那么,什么都阻止不了莫问一统湖洲的脚步。
六月初三,秦开率领一千汉军抵达了海城大营,这次,他将作为主帅接管这里的战事。
裴风作为兵部尚书,又是内阁阁臣,所以没有亲自统帅第一军团前来。又因为苏宇和张武资历尚浅,镇东将军陈通实力不俗,但是作为主帅来对付封寇却是力有未逮,苏定国率领第二军团在大箐故土主持政务,无暇分身,这才让秦开来担任主帅。
秦开到来之后,大军修整了一日,六月初五,便拔营东进了。
大汉和大余王国的边境并没有什么天险,要认真说起来,这里还都是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所以当年的大余王国才能这么轻松地打过来。
当然,这也是封寇主动放弃边境一线的原因。
秦开率领大军一路东进,沿途接管了七座空城,终于在第二天来到了封寇布置的第一道防线跟前。
入海关,这是大余王国境内的唯一一座雄关,也是大余都城京都的屏障之一。
京都距离大海不远,几乎就在海边上,也是这里的造船业还不发达的关系,若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汉军直接可以顺着箐水顺流而下,沿着海岸线奇袭京都,根本用不着一路直接打过去。
大余和大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