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云的抗日>第五百二十八章策反

欧阳云在抗战大局未定的情况下毅然出兵中南半岛,一方面因为有先知之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东南亚在地理上与中国天然的邻居关系。不夸张的讲,如果东南亚为日军所完全掌握,那么中国就必然要面对两线作战的压力,而且当时的情况下还会失去与美国等盟国的联系。这些,都是当时的中国所不能承受的。只是,当时还是中央政府,且中央军的实力比之那个时空还要有所下降。所以,作为抗战中至关重要的一股力量,学兵军主动挑起这个担子,其实也是欧阳云大局观的体现。

小泉敏一郎进入东南亚,本来是冲着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去的。不过在进入东南亚之后,受形势所迫,他的切入点最终却着落在了东南亚的人口上。东南亚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特别是在日军越打越少,渐渐已经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东南亚独有的这种战略资源,在引起小泉敏一郎注意的时候,自然也入了欧阳云的法眼。所以,学兵军才会在越南帮助昂波斯组建复国军,也才会在缅甸等地方筹建民族独立解放军。

说起来对东南亚土著来说绝对是悲哀,即本来应该作为中立国的他们,在自身没有立场的情况下,却被中国和日本硬生生的拆分成两个对立集团。

就利用东南亚人口这件事上,毫无疑问,日本人做得更加成功。这也算是侵略者独有的福利。当然,从长远来看,只要中国能够击败日本,那么当时学兵军在这件事上的忍让,就会让中国在若干年后收获累累的红利。

因为兴奋剂的出现,东南亚土著武装力量的破坏力大为增强,而中国军队也是受害人之一。正因为有太多的战士死在东南亚土著的手上,所以从一开始,中国最高统帅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就没有考虑收编和改编民族独立军的问题。最高统帅部这么做,其中还藏有欧阳云的一点私心。即,为了保证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华人未来少受一些磨难,似乎,东南亚土著死得越多越好。当然,这个念头,欧阳云和他手下的将军们能够在脑子里盘算,但是却肯定不会宣之于众。

战事发展到中国军队可以轻易的光复新加坡,因为民族独立军的基数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最高统帅部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出现了一点变化。

转折出现在几日前顾祝同还有林江石各自发出的电报上。日本人果断放弃新加坡,这马来战事自然再无悬念。连续几日的冲杀,除了面对日本本部军队,中央第七集团军出现了一定的伤亡,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一面倒的战斗。顾祝同复起得晚,而且基本上没在最高统帅部呆过,所以并不知道最高统帅部在民族独立军问题上的立场。眼见着超过二十万的民族独立军溃兵在新加坡东部集结,他不禁起了心思——民族独立军再弱那也是一支军队,而中国军队在马来半岛总共就这么多人,以后不管是驻防马来半岛还是继续东进,这兵力似乎略有不足。这些民族独立军,放他们走自然是不可能的,可要是全部杀了,那也不太现实。还不如利用起来,将其变成对阵日军的先锋或者扈从军。且,联合国框架下,政府早就竖起了联合国军的旗号,这么做也算是因势利导。顾祝同想要俘虏并整编民族独立军,那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而林江石的出发点则在新加坡的立身问题上。

林江石考虑的是,尽管有南海和祖国本土接壤,但是新加坡毕竟孤悬海外,那么和马来半岛的土著闹得太僵,绝对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与其如此,还不如放这些民族独立军一马结一个善缘,毕竟从根本上来说,民族独立军其实也是日本人的受害者。至于具体如何做法,他则表示愿意服从最高统帅部的安排。

中国能从日军这次大撤退中获利,自然赖佐佐木正太和王允鹤及时送出情报。欧阳云看到顾祝同和林江石发回的电报,也认为是时候改变一下东南亚东南部地区的政策了。于是签发命令,授权顾祝同他们收编民族独立军的名义。同时,他第一时间致电宋子文,让他在广州的联合国总部展开活动,争取尽快的为这支民族独立军获得联合国军框架下的一个编制。

最后关头,佐佐木正太驱逐那些民族独立军的日本军官收拢民族独立军溃兵组织抵抗,抱的其实是消耗这些民族独立军以损耗东南亚日军元气的主意。不过,因为中国最高统帅部改变了相关政策,他这么做的结果就成了为中国军队送去了一批数量不菲的扈从军。

小泉敏一郎以日本军官训导或者直领民族独立军,在兴奋剂的帮助下,诚然能让这些土著军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根本起不到收心的作用。所以,日军势大的时候这些民族独立军诚然是最忠诚的炮灰,但是一旦势弱,结果就是这些民族独立军反客为主,而那些日本军官反而成了最好的投名状。

赖顾恋云之功,民族独立军本就存在不少的忠诚于东南亚民族独立解放军的特工、线人,这些人平时也许未必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是这个时候,却是滋生叛乱的最佳的种子。

中国军队第一个赶到码头附近是中央第七集团军。林江石也绝了,他在了解了码头上敌军的情况下,意识到这是策发民族独立军的绝佳时机,所以派出为数不少的人用喇叭向对面喊话,直接就将这些种子给激活了。

小泉敏一郎采取高压政策控制民族独立军,这些民族独立军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八章策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