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的西北乃是一年间最好的时光,相比江南这里的春天太短暂,几乎是冬衣脱下就是夏天了。加上气候的少雨有所缓和,地里收获比前几年好一些,让农民们觉得稍松口气。
选择这个季节出兵乃是沈磊考虑到这时候不必马上救济,部队缺粮也能当地筹办,对部队的持续战斗力有更多保障。
虽然在前线的仓库堆满粮食与部队军用物资,但晋地等也没有太多劳动力与畜力运送这些物资随着部队前进,能保证军队物资已经差不多尽力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是火器部队加缺粮地区,沈磊对后勤愈加重视,准备由二个守备旅各护卫一条粮道外,还有乘黄河未封冻尽量向陕西方向多运一些物资。
大致上安排一路为接收长城一线,暂时不进草原;一路向西安进攻。等平定陕甘宁然后再压向湖北,直到长江边为止,这个战役不包括四川。
不动四川是时间上来不及,入川很费时间的,只能放在下一次解决。另外为了特殊原因沈磊还要为入川做一个准备工作,这时他仅启动了这项工作。
四川的事放在后面,那么西北战役最关键就是夺取西安,另一个方向是夺取榆林后向延安下压及沿长城向西前进。
实际上长城沿线此时并不可能发生大的战事,蒙人因满清原因已经进一步衰落,而沈磊也没有空去扫荡他们,只是以这里为一个边线,然后下压占领陕甘宁长城以内地区及湖北。
攻打西安要先攻打潼关,攻打潼关必须过黄河,此时黄河水虽浅却远不到冰封之时,李自成也在黄河风凌渡驻扎了重兵,如此布置换别人肯定是另寻渡口或冬季过去,但护卫队其实在早几个月已经在黄河控制渡口了,倒是李自成在黄河东边的部队不大好撤退,被护卫队战役发动时即刻吃了。
至于护卫队自己摆渡过河李自成部队想打抗登陆战,却是被大量运输船临时架设的火炮轰击远远驱走。至此李自成索性集中兵力守潼关,而布置了八万兵力的他对守关的信心不小。
当然他也是拚命一战潼关一失再无险要可守,也就是他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历史上就是他被清军一路追赶连潼关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失败后退到湖北通州被地主武装所杀。
此时他的兵力已经调回或有时间集中使用,加上多了唐通与姜壤十万军队守榆林,觉得自己共三十万部队净守挡住对方十万人马应该能行。
特别是大家都知道护卫队虽对平民不错,可惜对义军投降也是仔细甄别,有过烧杀抢掠行为同样严惩不贷。这样严格让唐通等原明军将领对抗击护卫队十分坚决,义军方面的将领也一样态度。
暗中有人抱怨护卫队太严厉,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本来打仗也打厌烦了,如护卫队如之前大明朝廷一样一招安什么都不追究,李自成知道唐通之类人早降了,就连义军方面好些也会军心不稳的。
说来可怜,李自成知道他自己这里此时众人同心协力要守住榆林、延安、潼关等地乃是护卫队对他们过去的过错一点也不肯放过,因此就算是守得住,对方轻轻一招手给予过得去的条件众人都可能动心。
这样一个现状让向来意志坚强的李自成也是不禁有些泄气,只是起起伏伏近二十年让他的心如铁一样,从数十万人马打得只剩下几千人时也没有屈服,这时有四五十万人马怎可能未战先放弃。
加上放弃此地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张献忠在四川夺过来不容易;下江南与清军相争人地都生疏,对方战斗力也不弱还兵广将多,因而知道只能死守求活。
李自成如此情形沈磊没有劝降也无法劝降,因为他给出的条件只有无条件投降才可能给予他们免除死刑的待遇,有些人多少还要关几年,至于他们的金银肯定要没收外,今后只能靠自己劳动过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条件肯定是比较苛刻,可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严,相比之下投降满清就算是杀过他们的人也不会计较,至少暂时不会计较外,还官任原职。两者之间天地一般。
双方各自底线差距巨大,于是在九月下旬护卫队在风凌渡大模大样展开了渡河行动。知道护卫队将渡河潼关守将刘宗敏亲到河边列阵阻挡,却被一阵炮击将阵脚打乱,见事不可为才退回潼关。
有不少自己大船摆渡护卫队渡河速度很快,第一批渡河的五师一过河即刻对潼关摆开了进攻架势。不过这不是许明欲吃独食,实在是他作为这一路的临时总指挥这主攻任务乃是摸签得到的。这是其他两个副总指挥六师的马有财、九师的黄大山都有理由争取主攻任务,没办法才摸签的。
这不是沈磊管理不严或参谋部作战计划有瑕疵,而是参谋部作战计划仅是任务要求,战术参考。沈磊则指定领导班子,具体部队安排他不大过问,也不大好过问。因为通讯速度太慢,一过问会让下面缩手缩脚,自己又无法及时指挥,所以他越来越少过问这些具体安排。
随着五师过河其他两个师也在当日与次日到达出发阵地,并做好了一切准备,此时潼关之战一触即发。第三天清晨护卫队就开始吃早餐,之后各领四个大肉包子列阵待命了。
如此早就行动让刘宗敏有些料不到,只是他们是防守一方迟一点关系不大,大不了先上阵再送吃的。这样想也没什么错,因为要冲锋也是需要时间的,看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