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杨炎战胜了完颜长之以后,因为找到了独孤痴可以牵制普风,因此也就放开手脚,立刻回报都督府,建议先暂时缓攻临安,集中兵力,收复建康,重而封锁长江,将金军彻底困死在江南。
临安偏处一隅,从地理上来说,并非什么战略要地。只是做为现在的大宋国都,地立才显得十分重要。但即使是夺回来,也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的战略意义。而建康府则不同,作为目前大宋的陪都,本身居有的政治意义也仅次于临安,而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
如果收复了建康,李公佐再从海上进军,堵住长江的出海口,大宋的水军不仅可以彻底控制长江水道,堵死江南金军北还的退路,而且向北还可以从长江沿岸各处袭击淮东,令金军无法驻守。向南则可以直取临安。可以说是控制了两淮两浙的要点。大宋不禁能够完全收复失地,而且还能重创金军,令金朝至少在十年以内无法恢复元气。
而且现在宋军的水军在长江上已占绝对优势,在江北与建康隔江相望,在江南刚刚大胜金军,迫使金军退守临安,现在金军的主要防御力都侧重于临安方向,而建康一带的防守侧相对空虚,可以说收复建康的条件和时机以经成熟了。
因此接到杨炎的信之后,朝中的几位执政大臣经过了简单的讨论之后,也都认为先收复建康对目前的战事更为有利一些,也更有把握一些,因此立刻通过同意了杨炎的建议,暂时缓攻临安,集中兵力,收复建康。杨沂中等人只是对杨炎的计划细节做了一些小的修改,进一步的完善了这个计划,然后分别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李显忠和杨炎军中,让他们两人立刻开始,实施收复建康的计划。
这时李显忠正力在江北迟迟打不开局面而发愁,接到都督府的军令之后,也不由眼前一亮。金军南侵之前,李显忠就是担任建康府御前驻军都统制,对建康的战略地位自然十分清楚,明白现在宋军一但收复建康,那么击败金军,取得反击战的全面胜利是指日可待。
当然李显忠也知道,想要收复建康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康府也称金陵,是一座历史名城,历来南北对持的南方朝廷都是以建康府为都,周围环着三山一水,地形十分险要,屡经战火考验。
事实上建康的防御力比临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四周山川的天然屏障外,经历数代的修健之后,防御结构设计得很合理。整座城市还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一但外城失守,守军还可以退入内城,继续抵抗敌人的进攻。
外城有长墙围护,城墙高大,普遍都在四丈以上,十分坚固,外围城墙宽达五丈,可容多骑并排而驰,不仅可以放置床弩、投石器一类的大型城防武器,而且分为上下两层,守军在下层,弓弩手在上层。既使敌人攻上城墙,也可以由下层的守将迎战,弓箭手可以在上层从容利用城墙上的掩护,与敌军周旋。而城楼更加宏大,高达五丈,可以府视全城。
虽然内城墙比外城墙要低,但在内城与外城之间有二百步左右的距离,是一片大空白区,没有任向可以遮掩的地方,敌军在进攻内城的时候,将完全在金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好在李显忠在撤离建康的时候,将难以搬运的投石机和床弩全都毁掉,金军现在缺少这样的大型城防武器,但是尽管如此,建康城依然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
可以说如果有充足的粮食和物资,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未必能够攻得破建康。当然前提是建康还毕须要有足够的兵力才行。因为建康城太大,想要完全守住建康,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兵力才行。而现在金军在建康驻守的兵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宋军能够改变战略,先取建康的重要原因。
宋军继善守城,自然也善攻城,而且李显忠又对建康的城防情况可谓了若指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忠认为最多十五天时间,宋军就可以攻下建康。当然在此其间,杨炎必须能阻挡住金军的援军。可以说这一次转攻建康能不能成功,关建其实就在杨炎身上。
因此接到将令之后,李显忠立刻和陈敏、李宝两人商议,渡江去取建康的事情。陈敏和李宝也认为现在去取建康,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只是收复建康之功绝不算小,而且这一次是由李显忠为主将,杨炎只是协助,干得又是绝对废力不讨好的阻击援军的事情,朝廷和都督府平白无故将一个大好的立功机会送给了自己,只是不知杨炎是做何想法。虽然李宝以前和杨炎有过一些接触,对杨炎的印象不错,但也不敢确定杨炎是否甘心为别人作嫁衣。
就在这时,杨炎的信也送到李显忠处,在信中明确表示,愿意协助李显忠,收复建康。并且说明自己以经率军出发,将在溧水至石臼湖之间组织防线,阻击金军。因此请李显忠进快渡过长江,进攻建康。
其实杨沂中也明白,这种阻击战是最不好打的。但他之所以还做这样安排,其实是想把收复建康的功劳让给李显忠。因为杨炎现在所建立的功勋太大了,太引人注意了,虽然深受赵忱的信赖,向长此下去,不仅难免遭到诽议,而且在武将之中,也难免受人则目。因此希望让李显忠攻下建康,为杨炎分但一下注意力。
李显忠接信之后,心中大为感激,立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