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生产中,一个是道路建设规模更大了,一个是教育丝毫不受影响,对工人的培训依旧在进行。大量新增人口的出现,西北政fu正在大规模的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努力让那些工人从只能进行体力劳动大规模的转化为技术劳动。
在道路建设方面,由于西北政fu早年就开始布局,此时西北连通的铁路干线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各省。
也就是说,中国的铁路骨架已经形成。而且几乎都是双轨铁路,在通往西域的铁路甚至是建设成了四轨。
这一年青藏铁路也进入了最后的工段,西北政fu对西藏的控制力在这条铁路修通后将大大的提高。
全国铁路骨架的形成,对整个中国的经济有了非常强大的促进左右。各省因为提铁路骨架的出现,铁路所到之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为铁路修到的地方,农产品及原材料开采所得都可以卖出去,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发达。
此时道路修建方面,西北政fu开始在全国各省的铁路骨架,铁路开始向各省各州县蔓延。
其中四川、率先开始大规模建设。
西北政fu与日本政fu互相宣战后,日本在东三省的资产迅速被西北政fu所抄没,南满铁路株社驻军被迅速歼灭,铁路及各种资产被西北政fu查抄后,然后卖给了西北集团。
西北集团在东三省的资产总额进一步增长,随后立即对东建设进行路线勘探。
除了铁路也正在向各省铺设。随着汽车越来越普遍,铁路运输将不用那么挤了。
在没有汽车的时代,德国是把火车当成汽车来用,一个巴掌大的国家就建设了将近10万公里的铁路。西北集团如今的汽车制造能力已经很强了,日后汽车会越来越多,没必要像德国那样把铁路修得到处都是。倒是公路要大力建设。
归结下来,一个国家需要的就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交通网络。
农业是保证老百姓不被饿到,轻工业是保障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重工业则是用来提高生产效率并主要用于国防,提高战争能力。
交通网络则是原材料及商品运输,限制着农业、工业的发展规模。
再则就是财富分配,只有财富分配得较为平均,人们都能消费得起商品,才能推动制造出更多的商品。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富足。
西北集团的这些道路修建进行了广泛的融资,在西北连普通工人都开始普遍购买股票,所以资金比较充足,这些道路修通后,又可对各地经济进行拉动。
另外西北在农业改革上也未停止,机械化农业规模在1914年开始扩张,就算是战争也阻挡不了农业机械化的脚步。
西北集团这一年正在完成年底前建设起5000万亩耕地施行机械化种植的计划,西北的农业机械化改革已经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因为农机生产现已经逐渐建成,农业机械采用流水线生产后,成本降低了很多。
不过机械化农业这个东西,开始的投入是比较高的。主要是投入之后,长期的效益很好。
一台大型的农业机械,用个十几年那是非常容易的,中间维修维修,用个二十年也许都不成问题。一天可以干完比几百名农民还要多的农活,这节省下来的效益累计个十几二十年,那就非常可观了,绝对能收回成本。
而且帐不是这么算的,一个人可以干数百个人的活,那么就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数百名劳动力。这数百名劳动力如果投入到其他的工作上,那每年能生产建设出多少东西呢?因此机械化农业还掩藏着很多隐性的效益。
因此机械化农业尽管刚开始投入成本高,但是效益却是非常高的。
当然农业机械化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破坏生态多样性。但是生态多样性在发展面前已不算什么了,这就是发展的代价。
人类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全球都在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发展的话,那么代价会更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集团在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上非常上心。不仅大量融资,而且西北政fu还给与了优惠的税收政策,保障其效益,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的改革中。
此前西北地区,已经有6000亩土地进行了农业机械化改革。加上1914年的5000亩改革计划,到年底将有1。1亿亩土地完成机械化种植。
其中棉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最快,大量的摘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开始进入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棉花种植效率,特别是棉花采收环节,过去一到棉花采收时节,摘棉工天还没亮就得出门,一直忙到天黑才能收工。如今用摘棉机就行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已经有不少农民转型成了城镇人口,开始从事工业方面的工作。
机械化农业规模越大,解放出来的农业人口越多。而且农业做强了,国家就不会发生什么大饥荒。
战争期间生产规模最大自然还是军火,以及大量的货运汽车被生产出来。但是很多民用项目依旧没有停止,那就是房地产建设家庭汽车制造。
这是为了战后的消费热潮做准备,战争期间将发行大量的战争债券,战后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品准备,那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120万兵力参战的战争,让整个西北进入战时生产,加速生产下完全可以边支持战争,边建设民用项目。
西北的工业发展,在这个时期已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