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钢铁产量持续增长,而经济也持续上行。
这一年********的对外出口基本上已经停止了,但是********的经济却依旧无比强劲,靠内部建设和内部市场消费的经济开始强力拉升经济。
********的经济强力上行的背后,是********联合储蓄银行的储蓄放贷,以及********地方政fu持续的举债建设。
地方政fu举债建设最主要的方面就是道路建设,财团此时提出了********全面的道路建设政策。
即地方政fu贷款,在********全境建设期完善的络。
道路就像是血管,可以讲整个养分送到国家各个局部,同样也能调动各个部位的力量,道路体系只要完善了,********基本上就已经踏入超级大国的行列了。
有了道路,发展将变得非常快速。
制造业方面则由财团发展,大量的地方建设,将带动大量的消费,这些消费的钱,则将被财团的市场垄断经营赚回来。
如何收回钞票,是当前财团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民资发展了近12年,民资在这12年的经济繁荣中已经变得很庞大了,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被民资所渗透进去,财团在很多领域的垄断地位已经遭到了强烈的冲击。
快速发展的好处是很多的,但是民资尾大不掉却也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大量的民资老板发了财,会导致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些民资老板可不向财团股东那么低调,他们很多极为铺张,而且大量占有紧缺资源。
所以这一年财团也开始发力,开始勒紧民资脖子上的套索。
首先民资贷款不发放了,开始变成向地方政fu贷款,举债的主力变成了地方政fu,不再是民资。另外严打非法集资,非法集资被抓到将判死刑,同时将资金存入什么担保公司的民众,他们的钱可以退回去,但是将被罚没十分之一,而向担保公司借款的公司,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直接罚到破产。
在资金上掐断民资的一部分来源,这个时候的市场依旧繁荣,就算是掐断民资在银行方面的贷款,依旧有大量民资能够在繁荣的市场上赚到钱,从而撑过去。
另一方面,财团向各省派遣大量负责人,省一级的负责人,县市一级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要负责的就是对民资展开全面的围剿。
围剿民资很简单,首先财团宣布提高原材料价格,这些马上拉高了民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你说人家也会提价?
可是民资一提价,财团的商品却是不提价的,民资一提价就得被消费者彻底抛弃,从而滚出市场。
此时的********,在矿产开采,以及各种原材料方面,基本上全是由民族财团掌控的。
财团多年以来坚持围剿民资进入矿业,随着阎锡山的倒戈,晋商煤业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开采大型矿产的民资企业基本没有,只剩下一些开采小矿产的民资,无力撼动财团在矿产发面的垄断地位。
而在棉花、大豆等原材料方面,棉花基本上都是被财团所掌控,********两大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地,一个是西北新疆、甘肃,以及新开辟出的西域省,另外一个就是江苏、河南、山东交界处这一块三角地带。
这两个商品棉生产地基本上也都是中国财团所垄断的,西北、西域地区棉花产量占了多数,这里合适棉花生长,而且质量高,土地又多。另外生产技术也先进,用的是良种,采摘棉花用的也是大型摘棉机,生产成本也较低,西北棉农每生产一公斤棉花,都能获得相应补贴,所以西北的棉花产量已经占据********棉花总产量的的70%。占商品棉的80%。
而山东、河南、江苏这个三角地带的棉花生产也逐渐被中国民族财团掌控,同样也是用上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都降低了,********的商品棉基本上都是中国民资财团所掌控。
此时出口方面减少了,不过内需正在扩大,所以棉花生产面积也并未减少,一方面随着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各省老百姓富裕后棉产品的消费量将会上涨,另一方面北朝鲜和越南、高棉殖民地的发展,也将带动棉产品的出口。
大豆方面则基本上是中国民族财团所掌控的,黑龙江地区和吉林地区的大豆生产85%被财团的机械化生产大豆所占领,剩下的15%则是普通老百姓和奉系财团所占据。而此时全世界基本上也只有********在生产商品大豆。占据了内部85%份额的中国民族财团则意味着掌控了大豆的定价权。
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意味着民资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提高,民资的生产成本提高之后,自然利润也就减少了。
同时中国民族财团开始灵活的在地方上调整商品出厂价格。
商品出厂价格是要看政fu税收的,而袁世凯在位时期,西北政fu的官员派遣到了全国各省,在各省的地方政fu上面,中国民族财团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就算该省份是北洋军事集团所占据的,但是行政方面早就被西北政fu这边掌控了。
中央有中央的税收,地方也有地方的税收,地方的税收也是可以通过地方议会来提高的,而地方上提高多少商品出厂价,则由财团分派到各省的负责人来决定具体压缩多少民资工厂的利润空间。
这个方案实际上就是和后来的中国是差不多的。
后世的中国被外资渗透严重,但又要让经济保持增长,民资又发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