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天马行空四部曲>第二十四章 薛西弗斯,奥莱斯忒
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

可是某一天,为什麽的问题浮现在意识中,一切就都从这略带惊奇的厌倦中开始了。

开始,这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在机械麻木的生活之后,但它开启了意识的运动。

卡缪的作品中都以存在主义的方式表现了存在主义,故普遍都认为卡缪是存在主义者。

至於卡缪反对存在主义主要是为了和萨特划清界限,因为当时的舆论界基本上认为所谓存在主义就是萨特式的存在主义。

卡缪与萨特的思想有不少共同点,但也有分歧,尤其是在对待革命、历史以及苏联的态度。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萨特战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卡缪却一贯反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主义。

萨特是个哲学家,更多的被理念所缠绕,抽象得多,卡缪的哲学思想更多来源於感性生活,直接体验,这一点在卡缪的散文里体现的最为明显,他深深热爱的阿尔及利亚对他而言就是这种感性生活的代表,他一生都没有放弃地中海式的生活方式的理想。

《薛西弗斯神话》和《存在与虚无》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这种不同不是表现在观点的分歧上,而是表现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同样是荒谬,萨特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说明你不可能不荒谬,而卡缪却不强调自由选择,又说我就在这儿,这就是荒谬。

两者的另一重大区别在於萨特强调行动,而卡缪老在犹疑不定,在他的除了《鼠疫》外,行动几乎没有什麽意义,特别是《异乡人》中,更为明显。这本书在二战中出版,当时就有人发出这本书出得是不是时候的疑问,莫尔索和卡缪亲自投入的抵抗运动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

卡缪和萨特都反对虚无,宣扬反抗,然而卡缪的反抗和萨特的反抗是不同的,卡缪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於你怎麽做,而在於你怎麽想,有点精神胜利法的味道,但这种办法使反抗成为一种绝对可能的东西。

而萨特恰恰相反,不在於你怎麽想,而在於你怎麽做。卡缪的英雄薛西弗斯和萨特的英雄奥莱斯忒是两种不同的英雄。

而正是在反抗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两人几十年的友谊破裂,1951年《反抗者》出版后,卡缪和萨特的矛盾发展到顶点。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薛西弗斯,奥莱斯忒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