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血染孟密(上)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血染孟密(上)

就在德岗战役陷入僵局,第一旅一个半营一千多名战士,被新任日军中领军司令官中泽少将,设计包围在德岗以西的一个峡谷内,致使直属兵团不得不停止攻击的时候,在距离德岗一百多公里以外的班茂,负责这个作战方向的独立师副师长,兼苏鲁机动兵团司令官唐秋生中将,开始了对日军先头部队野村所部的总攻击。

日军指挥官野村俊彦,为自己的大意和狂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独立师苏鲁机动兵团旅属的三个重炮团,三个火箭炮营,在同一时间之内,加入了对日军部队的炮火急袭,铺天盖地的炮,密集的落在日军的行军队列里。

硝烟弥漫、火光闪闪、片横飞,巨大的爆炸声,回荡在班茂山谷内,从日军的前卫部队到后面的大队,十余公里长的路线上,一片烟尘、一片火海,到处都是飞溅的沙石和泥土,尤其是火箭炮覆盖的区域,人迹全,土石具焦,寸草不生。

前面是掀翻了地面的地雷和炸药,后面是第一旅密集的火力,两下使劲儿,把日军往一起挤压,野村俊彦一看,明白了,支那军队这是要把我包围歼灭啊![

躲在一块大岩石后面,野村亲眼看到,十几分钟前,还向自己报告情况的一个参谋,被一发大口径榴直接命中,火光一闪,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地面上,只有一个硕大的坑,还在冒着袅袅余烟。

这是离他最近的距离,在远处,烟雾和火光、碎石和泥土,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不断有满身泥土,脸被硝烟熏得跟灶王爷似的军官,连滚带爬的过来报告情况,内容都一样,支那部队,封锁了前进和后退的道路,炮火覆盖了整个区域。

野村咬着牙,他明白,今天要是不能突出去,别说去救南云的部队,就是自己,也得横尸在缅北这片大山里,前后不通,还是支那部队火力重点封锁区域,那只有向两翼发动攻击,撕开一道口子,才能博得一线生机。

野村顶着头顶上不断落下的泥土和沙石,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班茂山两侧的情况,还别说,支那部队的炮火十分的凶猛,可靠近炮击区域的两翼,看不出有异常的情况,野村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难道是在此伏击皇军的支那部队,兵力不足,只能以炮火大量杀伤我皇军士兵,而不是典型的战术,炮击过后,以步兵对我皇军部队发起攻击。”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想法,着了魔一样,在野村的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然,支那部队炮击已经超过二十多分钟了,为什么还不见步兵冲锋?他以最快的速度,命令还在遭受炮火打击,抬不起头的部队,立即向两翼山头发动攻击,以摆脱支那部队炮火的威胁,并夺取高地。

在密集的炮火之中,日军士兵一是执行命令,更主要的,是为了摆脱头顶呼啸而来的炮,他们也发现了,炮击只集中在狭长的十几公里范围内,两侧的山岗上,没有落下一发炮。

野村看到士兵已经爬到半山腰,愈发坚信自己的判断,这家伙不知道是脑水不够,还是自欺欺人,世界上,那个国家的部队打伏击,光使用炮兵,而不是步兵配合唱主角,可野村宁愿相信,支那部队的兵力不多,法发动步兵突击,这也是狡猾的支那人,经常采取的做法,也许,在野村的内心深处,这是绝望之中,唯一可以看到希望的地方。

“报告司令官,日军开始攻击班茂两翼阵地,”参谋长赵玉和向唐秋生报告到,唐秋生却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玉和,三十分钟的炮火急袭,以你的估计,能给日军造成大多的伤亡?”

赵玉和以参谋长的严谨回答道:“根据前沿各部队报告,炮火对日军的杀伤,为三分之一以上,”唐秋生计算一下,说道:“也就是说,能够发起攻击的日军士兵数量,不会超过两万六千人,好,命令炮兵停止炮击,前沿部队,立即做好反突击准备,这一次,要留下一半儿以上的日军。”

野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支那部队恶梦般的炮火,终于停止了,他的步兵,已经爬到了接近峰顶的位置,还没有听见枪声,那么,有成功突围的可能?

野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士兵身上,他的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突击利器,那个战车旅团,成了支那炮兵重点的照顾对象,近百辆步兵侦察突击车,几十辆坦克,成了山路上,一堆堆冒着黑烟和暗红色火苗的废铁。

野村也算是见识到了,帝**工部门那些官僚老爷们,给一线部队装备的这种突击车,是什么货色了,一发大口径榴,竟然能炸飞几辆这个小豆丁似的家伙,如果这次能侥幸逃脱,他会把这玩意如数退回给后勤部门。

苏鲁机动兵团的战士们,在各自的阵地上,冷冷的看着努力挖过山上爬的日本兵,独立师各个兵团司令官,都有不同的指挥风格,比如刘铁汉,勇猛善战、爱硬碰硬的与对手较量,喜欢饿虎扑食的快感,骨子里,有一种东北人的彪悍。

而唐秋生的指挥风格,与堂弟唐秋离非常相似,爱用计谋,爱打伏击,向来主张以智取胜,好像是盘旋与九天之上的猎鹰,瞧准机会,扑上去就是一口,因此,苏鲁机动兵团,对于打伏击战,是还有经验和心得的,在班茂停留了四五天,就是为了这场伏击战做准备。

而苏鲁机动兵团的伏击阵地布置,也非常有特色,各火力点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血染孟密(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