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几乎每天都要上课,或者练习作业,而讲师,除去轮到自己讲课和与学员们的交流外,几乎没事可做。
赵海在开始的那几天里,除去听周沫的课以外,也尝试着听了宋之佳、崔翔、王启瑞、周大舟的课。但是,很快的,赵海就失去了兴趣。
对于周沫的课,赵海是坚持听了下来。这主要是为了看周沫,听周沫的声音,在讲台下天马行空地意-淫着。
至于周沫那些在张康、马岩、令狐琦、季沛和于宁等人听来十分精彩的,赵海也一一送了四个字——老生常谈。
而宋之佳、崔翔、王启瑞、周大舟的课,在赵海听来,就更是枯燥乏味了。尤其是王启瑞的课,政治至上,观念陈旧,听起来,让人十分厌恶。
耳听着一阵阵掌声,眼看着那一个个男女青年作家们聚精会神地听课,赵海不由地感叹——唉,先知先觉不是福啊!唉,高处不胜寒啊!
这就像是一个美食家,尝遍了世上的山珍海味,当他面对饭桌时,总是激不起食欲来。
因为在讲师中论资排了辈,赵海的第一节课——谈,安排在了第六天的上午。在这之前,宋之佳、崔翔、王启瑞、周大舟、周沫五人,都讲过课了。
王启瑞身份地位最高,他的课,也就最多,五天中,安排了他的两节课。
在过去了的五天中,白天上课或者讨论交流的时候,以马岩、令狐琦、季沛为首的男青年作家们,虽然对赵海没有什么好脸色,可也没主动再找他的麻烦。
赵海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员那样,坐在他们中间听课。讨论交流的时候,错非有人向他提出问题,否则,他不参入任何话题。
赵海坐在那里,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坐在全是中学生的教室里。除去看女人,再也没什么别的可吸引赵海的注意力了。
这第六天的上午,终于轮到赵海讲课了。
马岩和令狐琦、季沛他们不敢旷课或者托故请假,但他们进了小会议室后,却都坐在了最后面。
讲台下的前两排,只坐着张康、于宁,还有那五个已经对赵海无限崇拜的女青年作家。
赵海站在讲台上,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我不会按照课程表上写的那样,给大家上一堂谈的课。”
讲台下,一片静寂。
&想,对于那些谈一类的话题,你们都已经听腻了。”这是赵海说的第二句话。
其实,在座的,除去张康和于宁,以及也来听赵海讲课的周沫外,其他的人,还真的没听过赵海的谈呢。
在为夏荷文学社社员举办的那些文学讲座中,赵海的谈,往往能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十分兴奋,收获颇多。
原因无二,就是因为赵海所谈的,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赵海带着前世的记忆而来,而前世的文学,领先了此时华国文学三十多年。各种流派,各种创作方式,各种对的研究,都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而此时的华国文学,经过了十八年教育大革命的风霜雪剑,已经凋零不堪,才刚刚由赵海的《班主任》和《伤痕》,带来了一丝春风和阳光呢。
寒冬腊月过去了,可是,万紫千红的春夏之日,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