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领先四十年>第二十一章 凡事要循序渐进

夏天是和风县最难过的季节。其实在这个地方,没有哪个季节和内地一样是很惬意的日子。春秋两季,一不小心就是沙尘暴,夏天酷热难当,冬天冷不丁就是暴风雪。

在公路的两旁,到处郁郁葱葱。那些树木或者灌木,已经显示出它们的魅力。每一个开车从这里经过的司机,都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这公路边的一抹绿色,在内地或许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在维省,也许只有城里面能看到一些树木。

当然,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维省本身就是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北面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和南边的昆仑山上,还是有不少树木的。不过,那边也极少有公路上去。

植树造林,已经深入到和风人的心里。孩子总是顽皮的,经常去捋树叶树木的,就会受到大人的呵斥。

巫书记说得多好啊,再过几年几十年,我们就要把沙漠变成绿洲。

这说法有些夸大。人类破坏了大自然,就像人生了病一样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不说其他的,在和风乃至整个维省,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大问题。

崔大祥在欧洛泰为官这么多年,只有今年是最舒心的。经济收入在积海工业区的带动下,每个季度都在节节攀升。目前的纺织厂那边还没开始发力呢,都是去年收购的其他地方的棉花,从内地的厂子里调过来的。服装厂早就开始了生产,这些已经开始有税收上来了。

和风的那些个维族人成了香饽饽,其他县也想大搞特搞坎儿井,最后在巫山的劝说下,都只是在重要的产粮区。开挖了大小不等的坎儿井。

欧洛泰这边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很粗犷的,哪像内地一样精耕细作啊?这下不得了啦,内地的移民一过来,把原住民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了。

以前,农民们把种子种下去,就中间施肥的时候去地里走走,再就是秋收的时候。

内地的农民,一个个每天起早贪黑,整日都在地头田边。原住民哪还坐得住?到时候别人的亩产上来了。大家都有个攀比之心,自己的亩产要是上不去,那就丢人了。

大棚育苗的西瓜,在春天还没结束的时候,早就进入市场。西瓜这东西。在维省这地方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不过春末不要说在维省,就是在中国也是头一遭。不要说拉到乌市去买。就是和风城里。一车西瓜还没进城呢,水果商贩0们已经拿着钞票等候。

有样学样,大棚太贵,咱可以整温室育苗吧。往年种子下地的季节,今年的庄稼早就拔节了。不可能所有的地都用温室育苗,毕竟农民的土地实在太多。然而。每家都有个一亩半亩的,可以提前尝鲜啦.

你没看到刚刚进入夏天,和风城里到处都是叫卖鲜玉米的吗?

因为上面的规定,农民的地里都需要种植一半数量的经济作物。好多农民一看急眼了。所有的地里都有果树。像苹果树和玉米、土豆之类,压根儿就可以种在一起的。

苹果树看来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嫁接,都是从胶东半岛引进的高产苹果。要是在泰山省,也就不过这样。农民看到苹果,眼睛都绿了,比对庄稼还上心。今天去浇水,明天去施肥。好多农民都拿着卷尺和笔、本子,每次都把高度记录下来。

往年,绝大多数的和风人都被限制在县里,限制在土地上。今年可不一样了,至少家境稍微好一点的,都会带着家人全国到处去旅游一圈。

到全国去旅游?对以前的和风人特别是农村人来说就是个奢望。

今年大家算了一笔账,冬天秋收后再去旅游,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有啥看头?银行卯着劲比试贷款范围,后来只要你是和风人,想贷款都可以。全家出游去一次京城,也就贷款一千块钱还不到。今年再怎么着,地里的收入都几千上万。

啥?你还别不相信,咱种了棉花。知道不?我们这里是全国的长绒棉示范基地。所以也就趁着春末夏初出去旅游,一回来就开始进钱啊,那就是摘棉桃的季节。

好多买了房子的人,早就迫不及待一过春节就过来了。第一批住户进驻后,那些报了名的农民心里痒痒的,也先来看看这边有啥买卖能做。

和风乃至欧洛泰地区,出现了住房危机。旅馆的价格一再上涨,要不是县里和地区的物价局及时出手,那旅馆的价钱都快十元一天了,比曾经的宾馆都贵。

至于和布克赛尔宾馆?咱有钱,你就告诉我有没空房间吧。

以前去乌市开会,大家都是苦着脸,反正去了都是挨训的。要去开会的人,你推我我推你,这个生病那个老婆生孩子最后还整出了抓阄。

如今到乌市开会,一个比一个积极。谁不晓得现在去乌市开会,就是去听领导的夸奖和同行的羡慕嫉妒恨的?这叫啥?叫面子!和风有面子,欧洛泰有面子!

难免一些人酸溜溜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去了个巫山吗?

对呀!就是多了个巫山。你有本事就把巫山挖过去吧。

因此不管汪恩冒是否还要在维省呆下去,巫山进一步已经没有多大难度了。

“那些人都争着去乌市,你咋不去呢?”难得一个周末,高红权领着一家子过来了。

这个地方就是左和布克湖,去年挖出来的四个湖之一。说水库吧,大了点儿,和风人都管这四个叫湖。

在取名字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都说什么跃进、前进之类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凡事要循序渐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