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决战埃及(一)
日裔士兵的个子虽然不高,但是其他方面绝对是合格的战士。当然了,后勤部队那些大阪人不算。从苏伊士到开罗,李健这个步兵连损失不大,加上非战斗减员也才二十个人。较小的损失程度,得益于李健的冷酷和手下三个日裔排长的能力比较出众。
身材不高的明石少尉,正在大声喊着话,指挥手下排成两个横队。后装步枪的射速提高了很多,但是大规模的战斗时,对付集团敌军最好的手段还是排枪。只不过以前玩三段射,现在都是两列横队,前排蹲下,后排站立,轮番射击。
十六师的任务是从右侧发起攻击,战场正面约三千米。李健连队的目标,是在炮兵的掩护下,作为第一梯队冲在最前面,打破敌营一段栅栏。
十六师长崔兴浩出身东江镇,旅顺之战时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娃娃,现在已经年过四旬,成为军中悍将。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少,登州营来了,得救了,孩子强制上学。再后来,有的人进了军校,有的人进了技校,还有的人继续多数。
参谋长黄少华与崔兴浩就是一块,毕业后进的少年军校,在后来进士官学校,在军中表现优异,报送步兵高级学校。毕业后挂上了少校的军衔,然后一直缓慢的熬资历升级。如果不是组建日裔远征军,他们俩还没这个机会挂上少将军衔。要知道,出身好的军军官,没几个愿意来埃及这个鬼地方。只有这些出身很一般的军官,才拼命往远征军里钻。哭几年算什么?退休之前挂着少将的军衔,待遇完全不一样。
当然这个少将军衔也不是说挂上就挂上的。这两位在苏伊士登陆的时候,还都挂着上校军衔,两场战斗下来,十六师表现出色,伤亡小,战果大,这才有了火线晋升的结果。
“如果放在十年前,土耳其人的营寨就显得很有章法了,相互之间的距离保持的很好,突出的营寨扎的很牢。一旦我军猛攻,随时要防备对手从两侧过来的夹击。”黄少华指着地图,表情轻松的介绍情况。“这些情报最近几天已经烂熟于胸了,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土耳其军队的技战术水平落后很多。”
“根据侦查,他们有火铳兵,使用的是鲁密铳。数量不算太多。”黄少华又补充了一点最新的情报,立刻引起了崔兴浩的重视。鲁密铳,一种火绳枪,史载由奥斯曼帝国使者进贡给大明,时间大概是万里末期。
之所以重视,原因是现在的大明军队,淘汰了滑膛枪之后也淘汰了盔甲护具。作为进攻的一方。很难避免敌军隐蔽射击。如果是弓箭。不中要害不会死人,但是火铳就不一样了。铅弹击中人体后。高速搅动后还易碎,伤口很难处理。这些日裔士兵,在每个军官的眼里,眼下都是大明军队的一员了。
“把这个情报传达下去,各级军官都得重视起来。进攻的时候,尽量避免伤亡。”
热气球腾腾升起,炮兵阵地上的忙碌暂时告一段落,师属炮兵团的任务,就是集中火力,猛烈的轰击正面突出敌营公事的一段,为步兵突击创造良好的条件。
穆萨多夫作为突出营寨的指挥官,很快就注意到了热气球的存在。强忍心中的惊惧,仔细的观察,却丝毫看不出任何端倪来。只好派人去向上级汇报,最终这个消息还是到了穆斯塔法这里。等穆斯塔法接到消息,爬上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战场上八个嚣张的热气球时,十六师的炮兵已经开始试射。
炮兵团的位置很嚣张,距离前敌不过二千米,75口径的山炮能打三千米远,推进到这个位置,无疑是欺负对手的火炮步兵,最大限度的追求射击的精准。首先试射的是一发105口径榴弹,炸点落在了敌营内,75山炮随后试射,分别完成三发校正之后,穆萨多夫整个人都不好了。尽管现在是短暂的停顿,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征战的将军,已经察觉到了危机。
这是他从来就没见过的炮火,发射的榴弹落在人群中,一炸就是一片。还在用实心弹的土耳其炮兵,根本就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榴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在欧洲战场上,遭遇的大面积杀伤,来自霰弹,这玩意距离最多五十米啊。
不等穆萨多夫反应过来,炮火准备开始了。12门105加农炮,24门75加农炮,尽管都是退架炮,但是打出来的射速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以理解的范围。猛烈的炮火集中在一百米的正面上,手里还拿着弓箭和标枪的土耳其士兵,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炮火覆盖的打击。这个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一个千人队,枕戈待旦的等候敌人的进攻,试射的时候被炸几下还能抗的住,在严格的军令和信仰的支持下,无视同伴的生死。
但是接下来的炮火就是地狱,炸点一个接一个,每一次爆炸腾起的烟雾中,密集的人体碎片夹着血雨往下落。穆萨多夫发位置比较靠后,没有在第一时间遭到打击,但是目睹炮火覆盖之后,他的一个千人队在二十分钟的炮击中损失惨重,残余人等也都吓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祈求神的庇佑。可惜,神似乎没有降临的意思,反倒是端着刺刀的敌人,才着鼓点,拍着横队。整齐的迈步,一板一眼的往前推进。
军法残酷,体现在这些日裔士兵和军官的身上,就是近乎刻板的执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在战场上光荣的战死,留在南洋和印度的家人,才能挺直腰杆生活,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