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帝国崛起>第九百零八章

第九百零八章

明军的伤亡小,意味着土军和市民的伤亡大。这与战斗手段有直接关系,明军在进城之后的战斗方式如出一辙,一旦遭遇抵抗立刻停下,朝建筑内喊话,放下武器出来的就押走,不出来的直接往里丢手榴弹,然后才往里冲。至于里面的人听的懂还是不懂,根本没人关心。

这样一来,战争造成的伤亡急剧增加,任何一片区域,一旦有抵抗,立刻进入这种模式。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王城,抵抗自然非常的激烈。虽然没有家家户户都在抵抗,但是那些大户人家肯定是有抵抗的。从两个方向进程的明军,行动速度因此放慢了许多。

城内的战斗持续了三天,最终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派出了使者,提出停火。明军的态度很明确,无条件投降,否则不介意杀光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贵族。

十万土军在苏丹的命令下投降,这场灾难就此结束。俘虏经过伊布拉欣的筛选之后,愿意跟着他混的就地释放,顽抗到底的被押到码头干活,该装船运走的东西运完后,战俘也得运走,这一辈子估计都得在工地上干到死。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苏伊士运河动工的同时,还有一条铁路连接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还有公路建设等等,干活的地方多了。

从战斗发起到结束,整个战役历时21天,明军伤亡不足一万,土军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为三十万。平民伤亡无法统计,战争的残酷性再次暴露出来。

入夜,整个城市并不安静,断断续续的能听到零星的枪声。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惨叫声。类似的夜晚,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慢慢的平静下来。

张广德的这一次旅途结束了,登场离开这个城市,前往下一站。陈平暂时走不了,这个城市值得运走的东西太多了。这些要运走的东西,不是什么贵重金属,而是各种文物。非洲军团对这些东西不在意,论堆的打包卖给了大发银行。军队更在意的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普通百姓还算运气。大户人家是一个都不放过,抢劫一空之后,交给银行换成钱。

这就是陈平为何要留下来的原因了,银行的人员忙活着给军队和士兵折算成华元,然后一船一船的金银运走。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城市被抢劫走的贵重金属,折算之后价值三千万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白银三千万两的黄金和白银被抢走了。

除了贵重金属和文物的损失。还有人口。大约十万年轻女子在今后的一年时间内,被贩卖到大明所属的时节各地。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侵略者。这个城市的抵抗一直没停止过,尽管在这场战役结束后的一周后,“解救”了大批贵族的伊布拉欣宣布出任新苏丹,并且与大明签署了明土合约。抵抗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没有给明军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是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士兵伤亡。

根据合约。这个城市靠码头附近的三分之一的范围,成为了大明的租借。其余部分交还给伊布拉欣。两国宣布战争就此结束。随着两国之间战争的停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内战却爆发了。伊布拉欣尽管得到了大量贵族和军队的效忠,但还是有在外的贵族和军队不买账。于是,一场“平叛”的内战爆发。靠着一些贵族的支持,伊布拉欣向大明采购了大批二手装备,武装了十万军队,镇压那些不服他的贵族和军队。

这个时候,陈平又发挥作用了,采购军火的款子,都是从陈平这里借出去的。年利息四分的良心价。一口气借了五百万,当然不是白银,是大明的华元。你还别说这钱的信誉绝对靠谱,拿到在码头开设的分行去,别说用了,直接都可以换成白银和黄金。

因为这个银行的存在,大明的华元在这个国家的信誉,一下就站住了。印刷精美的华元,使用和携带都非常方便,半年不到就成为了这个城市最坚挺的货币。不能不说这是个神奇的事情,实际上说穿了很简单,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总归是要继续的。不论仇恨有多深,穿衣吃饭,养家糊口,都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合约签署后,明军非常合作,陆陆续续的退出了这个城市的重要建筑。转而盘踞在码头附近,今后的三年内,陆续撤军是必然的,最终留下的军队不过是一个步兵师,镇守这个重要的城市,堵住黑海的出海口。北方的那头熊想南下的爪子被斩断,发展方向只能是朝着波罗的海或者更北面。

合约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大明赔偿三千万华元,单方面最惠国待遇,等等,一份标准的不平等条约。这是站在后人的角度看问题,但是站在当下的奥斯曼贵族们看这个问题,则不这么想。他们是失败者,能够保住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还有国家的完整性以及税收,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新苏丹在即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什么安民,而是向政敌会晤屠刀,内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权利。

尽管得到了大明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伊布拉欣的统一之路不算太顺利,内战陆陆续续的持续了五年之久,最终才算是平定了所有叛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失去了三分之二个阿拉伯半岛,这其中有独立的土著,也有割让给大明的土地。

不管怎么说,作为战败的一方,首都都丢掉的奥斯曼帝国,神奇的保住了一个大帝国,还能继续存在下去。至于靠近俄罗斯方向丢失的土地,将来再谋求夺回来就是了


状态提示:第九百零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