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段祺瑞这边也是如此,虽说安庆并不是北洋的地盘,但是蒋百里他们居住的房子距离段祺瑞的并不算远,一百多号人就在隔壁的屋子那里站了一夜。就算段祺瑞和杨度反应在怎么迟钝也不可能察觉不到。
只要想到昨天严绍在自己这里也不过呆了半个多小时,而在蒋百里那里却是一整夜,段祺瑞和杨度他们看蒋百里的目光便有些诡异起来。弄得坐在角落里的蒋百里自己也有些不自在…
坐在首位上,严绍自然不是一点也没察觉到,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虽然还差了半步。但到了现今的地位。能给他脸色看的人真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
给自己倒了杯果汁,看着手下的人在那里和北洋的人讨论,严绍自顾自的喝了起来,只有在一些关键性的话题上才插口说些什么。
总体来讲,和谈的气氛相当不错。
这固然是因为最初的时候,严绍热情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北洋那边的人很清楚,除非自己对仕途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不然现在最好把态度放平稳一些,否则的话将来等到加入国社政府的时候。怕就要有许多的小鞋穿了…
由于在出发前,段祺瑞已经得到了袁世凯的允许,所以和谈的方面到是很广,总的来讲也就那么几点。
首先一点,就是袁世凯下台后的处置问题。
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严绍不打算放过袁世凯的话,那就算明知道自己打不过,袁世凯也不可能束手就擒。
对此严绍也表现的很宽厚,表示只要袁世凯自愿下台,那么严绍也不会对袁世凯追究什么,其本身、家人一起个人财产都将得到国社政府的保护…
这个承诺正是袁世凯最想要的,至于他本人留在新政府里继续对北洋施加影响什么的,这种事袁世凯想都没想过。毕竟以他在北洋的威望,如果他继续留下来,绝对会引起严绍的猜忌。
他的身子他自己知道,他已经没多久可活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大大方方的放下一切,而被严绍猜忌上的话,那对他和他的家族都是一场灾难,既然如此,到不如趁此机会多捞取一些好处。
当然,这些好处都是幕后的,不可能明着给…
这种处置方法军政府内的人,尤其是军队那边的人虽然有些心疼前些时候战争中伤亡的弟兄,但也清楚这么做怕是最合适的了。而且说到底这场战争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其实也没什么理可言…
除此之外,整场和谈当中最要紧的一点,也就是段祺瑞等北洋成员的着落问题…
这点是最重要的,毕竟段祺瑞等人这么努力的推动和谈,就是为了能在和谈后想尽办法保留住自己的权利。如果说最后什么都没有的话,他们凭什么这么卖力的去推动和谈?
严绍对段祺瑞他们的安置也很简单,首先就是段祺瑞本人,等到新政府成立之后他将作为北洋的代表,接任黎元洪那个副总统的位置——————在整场战事当中黎元洪一直都是墙头草,基本上什么都没做。且严绍和国民党的矛盾很深,也不需要给武昌首义的那帮人什么面子,副总统的位置自然没必要留给黎元洪。
话说回来,这时武昌的首义成员其实也已经分裂了,像是三武中的孙武和张振武都投靠了黎元洪。蒋翊武则因为是湖南人,所以便回到了湖南跟随谭延闿…
另外军队方面,国防部部长的位置自然是付修明的,冯国璋则将担任副部长的位置。
至于王士珍,虽然这位老人家是北洋三杰中的老大。但是这人多少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所以基本上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也不奇怪,历史上王士珍其实很得袁世凯信任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复出第一个奏请就是让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袁世凯当上总理后,王士珍就成为陆军大臣。只不过因为王士珍和清廷的关系本来就很深,所以他反对段祺瑞的共和宣言,宣统四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溥仪退位。王士珍为清室优待条件竭力争取。最后为表示忠于清廷,不愿副署退位诏书,辞官退居家乡正定城内。结果就连这场南北之间的大战,王士珍都没有参与进来,如今自然没有理由在新政府内担任职务…
总的来说,新政府的主要位置都将由国社系担任。而北洋系的则将担任次要一些的位置。这点也在段祺瑞等人的承受之内。
毕竟他们已经失败了,总不可能厚着脸皮的讨要不可能会属于他们的东西。眼下他们得到的虽然要比现在他们所拥有的差了许多,但至少能让他们维持一定的权利而不至于变得一无所有。
何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北洋相比,国社政府明显要更**一些,地方议会及议员基本上就是花瓶而已,可以说毫无权利可言。
加入国社政府的话,虽然地位肯定比在原来的北洋政府要差一些。但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