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船票>第一百三十五章 凌辰的阵营任务(上)

当晚,凌辰从宝来那里扒拉到足够的信息,才放对方离开,对与宝来透漏的信息,他综合考虑,认为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对方在这个战役世界中,还要依靠他借出去的五百人,去完成隐藏任务,来弥补放弃阵营任务的损失。

他目送宝来在黎明的晨晖中带人离开,便回去研究该如何将自己的阵营任务弄到最高的评价。

王浩也在第二天离开他的寺庙,他没去管,两人现在势均力敌,都不可能奈何对方,宝来自保无忧,王浩在见到不能奈何对方后,一定明白他的用意,不过凌辰料定王浩也不敢在这个世界中发作,否则借给他的那五百人,完全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那样的话,王浩就算将凌辰击败,也只是便宜了宝来。

凌辰早就将这些算计得清清楚楚,事实也是如此发展的。

当王浩发现宝来多了五百人后,虽然大怒,但想了想,没有追击下去,也没有去找凌辰的麻烦,就这样回返草原了,他还要去和另外一百人带领的汉军回合,完成扫荡草原的重要任务。

宝来在王浩撤退后,也没有回去草原,而是一路向西,向西域方向奔去,他发现的隐藏任务,就在西方。

凌辰当然没有精力去管两人做什么,经过这一波收益后,他要把所有精力放到如何完成自己的阵营任务上去。

他的身份是僧侣,他的阵营任务是“消弭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威胁”,他不清楚王浩的阵营任务,但宝来的阵营任务告诉他了。“建立横跨亚欧非的游牧民族帝国,占据的版图和富庶程度,影响最后评价系数”

而且宝来还明确告诉他,他还有两次完成阵营任务的机会,这就能让他猜出王浩之前为何那么急迫,不惜告诉他进入文明之门的方法,关于这个方法,他得到了宝来的验证,对方倒是没有撒谎,当然凌辰相信这是因为对方没有办法做手脚的缘故。

他可以很轻易的猜出,一直是一个人进入这战役世界的王浩,一直比较顺利,故而不清楚三次的任务完成上限,而宝来手下还有其他人进入,他们人多,肯定是有人在失败了几次后,提前得到了这个提示。

这也能让他明白,王浩不愿意节外生枝的缘故,两人是一个阵营,同属于农耕民族,如果对他动手,就会影响最后的任务完成情况。

结合宝来和他的阵营任务,他不难推测出王浩的阵营任务,就是将拓展大汉王朝的版图,消除游牧文明的威胁,和他在本质上有一致性。

考虑清楚这些东西,凌辰就能够放心地去实行自己的计划,而不必时刻顾虑王浩会来打扰他的行动。

他现在奉行的宗教是佛教,显然推广得越远,越有助于最后的计划,不过佛教虽然不错,但和所有宗教一样,都有局限。虽然和尚们说是乞食,但实际上穷庙里靠自己劳作吃饭的也是不少,至少庙宇里种菜种粮的不在少数。

只不过这没有在经义中体现出来,导致给统治者一种印象,那就是佛门空耗青壮劳动力,却不缴纳税负,还要普通老百姓供养,这是古代王朝屡次灭佛运动的根源,也是一旦佛教盛行,就会造成国力损耗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正统王朝,都要严格控制庙宇僧人数目,度碟可不是好获取的,合法的和尚身份不是电视里一句“我要出家”就能拿到的。你可以信,但想要成和尚,先经过几次审核再说。

所以他下手就要先从这上面下手,世界上的宗教,都很难带来物质财富的兴盛,佛教也往往给人一种安于贫困,期待来生,看淡物质财富的印象,这些固然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却也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也许有佛教徒会辩论真正的教义不是这样,但事实上众多无知百姓,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当然其他宗教,也在这点上没有什么优越,毕竟宗教是管理心灵的,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就是短板。

很多修士也是科学家,也是探索自然者,这一点上,佛教也能做到,宗教和科学并非简单的表面冲突,而是有灵和无灵的区别,很多人研究科学的同时,还有着信仰,在很长的道路上,都没有冲突。

凌辰不准备彻底改头换面,佛教有很好的地方,也有长久以来积累的固有缺陷,他准备逐渐修正佛教经义,事实上,佛教出现了无数流派,显然可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变革才是正道,僵化只是死路一条。

他要改革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僧人抛弃乞食,放弃凡俗供养,虽然化缘一说本义是让僧人以此体验世间疾苦,来修行内心,来与人结缘,有种种高大上的说法,但事实就是白吃饭,这样反而导致历代开明王朝严格控制和尚的数量。嘴皮上的功夫再好,精明的统治者也知道,吃白饭的人多了,粮食和布帛再多也不够用的。

他在**中如此说,“欲度他人,先度自己,欲度己心,先度己身,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药能自医,居可保暖,一切能自足者,方算度得己身”

支持他这样改革的,当然是他带进来的一万智能复制体,他们是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在战场上是无敌的勇士,披上僧袍,又会是辩论无双的大师。

这第一条改革,是一切的核心,只有这样,他才能切实让宗门有财富自生的能力,有推行其他改革的物质基础,否则只是依靠世俗政权的捐献,靠善信的供奉,看似能不劳而获,但却失掉了根本,没有根基。

可想而知,当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五章 凌辰的阵营任务(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