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蒙山军>第三节要塞三

华军准备武力夺取青岛的消息传到日本,立即引起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巨大反响,所有的争执一下子没有了,陆军参谋总部攻取青岛的作战计划迅速被内阁批准,呈报大正天皇。

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当晚,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收到外相加藤的密电,鉴于德国有将青岛交还中国的可能,令林权助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正式的外交照会:不准中国接收青岛!大日本帝国将用武力解除青岛德军的武装!为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中国承担!

这份蛮横无理的外交照会在北京引发轩然大波。外交部长唐绍仪当即回绝了林权助的“要求”,“不需要请示了,我国政府将解除德军的武装,青岛是中国的,中国政府有绝对的行动自主权!”

林权助深知中国政府不惧日本的威胁。他不再与唐绍仪“闲扯”了,用最快速度赶回大使馆,将中方的态度报告给国内。

这段时间,有关山东及关外的华军军事调动情报从各种渠道不断传来,当然全部传回了国内。林权助的担心已经变成了事实,狡猾的中国人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们预料到了帝国的计划,抢先对德军动手,堵死帝国出兵的借口。而且,他们显然还预料到了另一种情况,在满洲做好了迎战帝国军事行动的准备。不仅无此,他们还加强了京畿的军事力量。以演习为名将隶属于西南军区的第二师调至直隶,已经确认该师的一个旅已经进驻石门,后续部队仍在源源不断地北上。第2师是华军甲种师之一。其历史悠久甚至超过了第6、第9师。这个大编制的甲种师进入京畿要做什么?难道他们要武力解决中国驻屯军吗?

中国真的敢和帝国全面开战吗?林权助发出电报后独自沉思着,中国确实不是五年前了,尽管这个国家还存在着无数的内政问题,但至少有了一支效命于中央的国防军了。据驻华机构的计算,华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九十万,比帝国现役陆军人数多的多。当然,华军不可能将全部兵力用于对帝国作战。但至少有一半兵力是可以集结投入的。数一数华军已经集结的部队,不算东南及南方。仅山东、满洲及京畿就集中了9个师之多!这些部队已经充实满员,其中一部分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比如第1、第6和第9师。就装备而言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

包括一直关注着中国变化的林权助。在冷静盘算“敌国”力量时总有一种惊心动魄甚至沮丧的感觉。每过半年,这种感觉就加深一些。但随即被其他的情绪所稀释,担心甚至恐惧就消失了。自甲午之后,日本不再视中国为敌手,而是将其当做剥削侵略的对象。林权助承认,如果没有马关条约乃至以后的辛丑条约,日本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中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养肥”了日本,想一想吧,一场付出几百士兵生命的战争就可以获得相当与帝国数年国民收入的赔款。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就是帝国的给养基地,帝国考虑的是采取何种方式从中国捞取更多的权益。而不是考虑如何防范这个虚弱而富裕的国家。

就中国国民而言,国家是贫穷的。但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到处堆满了黄金。如果不是英法俄德美等强国在中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帝国的办法会简单的多。

中国当然不是俄国,一场日俄战争让帝国付出了十数万忠勇将士的伤亡,除了得到南满原属沙俄的权益外。竟然拿不到帝俄一份钱的赔款!这个太令人沮丧了!在林权助看来,日俄战争比起甲午、庚子两场针对中国的战事简直是大赔本的买卖。如果没有日俄战争,帝国财政不至于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

付出当然要在中国拿回来。但帝国在南满的布局尚未完成,中国巨变发生了,满清政府竟然被一支出身响马的武装推翻!由于满洲出现一支得到沙俄支持的强大华军武装,帝国向北满渗透的脚步被终止,而军事上的遏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南满铁路的效用随着中国京沈新线的通车陷入尴尬,北满与内地的物资流通乃至军事调动完全可以避开京沈旧线和南满铁路了,牛庄(营口)的衰败无助于限制中国,比如北满的大豆,完全可以通过京沈线运输,成本的增加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令帝国恼火的是,南满的华军武装力量虽然按照帝国与中国新政府的协议没有增强(仍是张作霖21师),但该师的装备加强了,更为讨厌的是原先与帝国眉来眼去的张作霖部将领大多跟帝国断绝了关系,更不用说那些被新政府派去的文官了。一些与帝国有着秘密往来的将领被整肃,比如21师61旅旅长汤玉麟在1912年因贪污罪被军法审判,禠夺军职判处12年重刑。汤案带来了对21师的换血,一批出身北方军系统的中低级军官进入张作霖系统,使得这个蒙山军系统外的部队更加中央化。张作霖为了表示对中央的忠诚,干脆将其两个儿子送至北京念书,算是送给了龙谦两个人质,以消除龙谦对该部的担心。

帝国对于张作霖的拉拢完全失败。据满铁调查处(日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成建制情报机构)的报告,帝国对21师系统的渗透越来越困难了。而国安总局驻沈阳站在扩充为分局后,帝国对北满的渗透及情报收集也困难万分,光是1913年就遣返了十一个犯有“间谍罪”的日侨,在确凿的证据前,帝国政府也无可奈何。负责中国情报工作的坂西


状态提示:第三节要塞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