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侧,乃是江苏、浙江、松江府之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江南中的江南,水乡中的水乡,人杰地灵。
大约七千年前,先民已经在此地以渔猎种稻为生了。
因江南的发展,嘉兴县得以提前二十多年设立,不然得等到宣德五年,因地广赋繁而划增为县。
明朝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对江南进行重税,导致平民百姓不堪重负,流离失所,并且禁海也阻碍了江南的贸易环境。本来永乐朝会是江南的机遇,可惜连续几个举国工程和五伐漠北,沉重负担压得江南人喘不上气来。
如今坚持了十来年的休养生息,江南的沉重赋税一朝而解,非但没有减少税收,反而近几年来大幅度的增长,故此也压制了一些对重商主义颇有微词的大臣们。
嘉善更加的富裕了,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这是新的难题,因为会造成偏远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少。徐灏却认为不是事,一来凭什么不许人口自由迁徙?二来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根深蒂固,再来随着人口呈爆炸性的增长,又何愁各省无人呢?
嘉善在后世最有名的就属西塘了,当徐灏携三女漫步于这典型的江南水乡时,很多百姓有了钱,正在忙着修缮祖居或改建新居,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没走几步就得过一座桥,四通八达的水网,使得在水网中心的西塘百姓向来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民居,对于房屋的面积寸寸计较,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距离竟压缩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数不清有多少条长长的、窄窄的弄堂,好像迷宫一样,长的超过了百米,短的不过一米,动辄要经过‘一线天’,四个人得排着队前进。
走累了,随便找了家酒肆,徐灏点了当地特色菜,荷叶粉蒸肉与六月红河蟹,清蒸白丝鱼,八珍糕,西塘的天下第一面以及一壶嘉善黄酒。
置身于西塘,宛如置身于秦淮。
沐青霜放下筷子,起初她对林道静还有些敌意,这几天见她和徐灏之间清清白白,处处以弟子自居,放下心来。
三女小声说着话,议论着西塘的建筑以及美食。徐灏却发现对面有两户商铺的人正在吵架,遂起身走了过去。
走到跟前,徐灏说道:“不要吵了,我来给你们评评理。”
看热闹的百姓都看向他,有人问到:“你是哪位?”
“途经此地的县令。”徐灏随口胡诌,指着自己的亲卫,“他们是我的属下。”
百姓们立刻肃然起敬,争吵中的两个人也停了下来,其中一个叫道:“正好求老爷给审审,他偷了我的斗。”
“谁偷你的斗了?明明是我自己买的。”另一个也叫道。
“住嘴。”徐灏抬头瞧了瞧招牌,一家是卖糖的,一家是卖米的,而斗就是巴斗,用柳条编织的计量工具,取自谐音才高八斗的‘八斗’。
巴斗不值几个钱,但邻里纠纷就是这样,一点小事也能互不相让。酒肆里,林道静兴致勃勃的道:“先生要办案了。”
沐青霜嘲笑道:“他从未做过地方官,怕是要出丑露乖,叫他多管闲事,你们俩谁都不许帮忙。”
林道静和小叶子对视一眼,其实就算想帮忙也帮不上,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怎么帮?不过小叶子对干爹极有信心,笑道:“干爹一定有办法,我知道。”
“哼!”沐青霜轻哼一声。
这时徐灏先问卖糖之人,“你先说。”
卖糖的说道:“老爷,这个斗是小的家里的,不见了快一年了,他今日取出来量米,小的瞧着眼熟,过去认了出来是我的,可他不肯还。”
徐灏说道:“谁家没有巴斗?怎么就说是你的?”
“人人家里是有巴斗,可家家都有自己的记号。”卖糖的又说道:“再来小的用了好多年,自然熟悉,难道会不认得?”
“嗯!”徐灏转而问卖米的,“你怎么说?”
“大人。”卖米的一脸委屈,“这巴斗是小人买的,放在家里用了几年,今日取出来量米,谁知他无故跑来冒认。区区一个巴斗事小,可小人怎能甘心被认作是贼呢?求老爷详察。”
徐灏说道:“既然是自己的东西,可有什么凭据?”
卖米的说道:“上面有字号,不信大人您看。”
徐灏便接过来瞧了瞧,果然上面有“米店置用”四个字,又问道:“这是买来就写的,还是用了多时后写的?”
“买来就写的。”卖米的解释。
类似的事徐灏听多了,是以装作苦恼的模样,说道:“这桩事我也不明白了,看来只得问巴斗了。巴斗呀,你到底是哪家的?”
一连问了几声,闹得周围的百姓都笑了,有人说道:“敢情这老爷是痴的,巴斗哪里会说话呢?”
酒肆中的林道静也跺足道:“哎呀,先生怎么能问死物呢?”
倒是沐青霜太了解自己的男人了,轻笑道:“他最会装神弄鬼了,你等着瞧吧。”
就见徐灏指着巴斗,怒道:“你再不讲,我就要打了?什么,还不说话?来人,给我狠狠的打。”
亲卫都习惯了军令如山,别说打巴斗了,就是直接杀人也得服从命令,二话不说上前照着巴斗就踹。
如此街上和巷子里的人几乎全笑倒了,有人叹气道:“哪来的糊涂官。幸亏不是咱嘉善的父母官。”
酒肆里的客人们哄笑连连,无疑又增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