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战隋>489.第489章 杨玄感的退路
出于大局的考虑,出手拯救齐王。

“当时,没有人预测到东征会失败。”杨积善突然打断了李密的分析,“即便是你所说的那些旁观者,他们也不可能准确预测到东征失败,除非是……”除非是阴谋者,是通敌叛国者,但这话杨积善就不能说了,自己打自己的脸嘛。

“某就预测到了。”杨玄感看了杨积善一眼,目露冷色,“某就知道东征会失败。”

杨积善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把头一低,不敢再说了。

“南北关系始终影响着中土的命运。”李密继续说道。

中土统一后,如何改善南北关系以推动中土的持续发展,成为国防和外交大战略的第一目标,中土为达到这一目标,用尽了一切手段,以夷制夷,远交近攻,威逼利诱,修筑长城,以女和亲,等等,殚精竭虑,耗尽财力,但依旧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南北关系,战争阴云始终笼罩在万里长城之上。

圣主西征灭了吐谷浑,开疆拓土,暴露了中土的国防和外交大战略已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守疆变为拓土,这直接危及到了北虏的生存,于是南北关系迅速恶化。东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所以东征不论胜负,结果只有一个,会进一步恶化南北关系,但打赢了,会推迟南北战争的爆发,反之,则南北战争就在眼前。

“某不认同。”这一次是杨玄挺打断了李密的分析,“即便东征败了,但以今日中土之国力,北虏哪敢南下入侵?”

“无知!”杨玄感狠狠瞪了杨玄挺一眼,骂道,“五胡之所以能乱华,就是因为你这样的狂妄之徒太多了。开皇末年,先帝为何远征高句丽?难道你都忘了?”

开皇末年,当中土大军在漠北和西土两个战场上与突厥诸虏浴血厮杀时,高句丽人为实现自己称霸远东的梦想,竟然背信弃义,联合靺鞨、契丹等远东诸虏入侵我辽西之地。先帝愤怒之下,不顾两线作战对国力损耗之巨,毅然远征高句丽,结果水师遭遇风暴沉没大半,陆路大军因为失去水师的配合不得不无功而返。

这就是南北关系的真实写照。北虏也要生存,也要称霸,也要开疆拓土,而富裕的中土正是他们的首选目标。高句丽弹丸小国,实力微弱,与中土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结果如何?只要给他们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他们就敢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发动战争。

大漠上的突厥人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后,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在过去数年内他们横扫了大漠,再一次征服了铁勒等诸虏,牙帐实力再度膨胀,已经具备了发动新一轮南北战争的实力。

“拯救齐王,实际上就是稳定东都政局。”李密说道,“东都政局稳定了,上下齐心,中土才能集中力量击败北虏,卫戍国土。”

“如此说来,白发贼不但不会与我们合作,反而会在我们的背后捅刀子,置我们于死地。”王仲伯冷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杀了他。”

李密摇摇手,示意王仲伯稍安勿躁,等他把话说完。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圣主会发动第二次东征。”李密继续说道,“圣主不甘失败,疯狂了。”

如果第二次东征再败,两次东征大败的叠加效应必将给中土造成毁灭性打击,圣主和改革派威权丧尽,改革随之失败,而政治上的失败和军事上的失败会再一次形成叠加效应,再给中土以打击。如果在这个危急时刻,在圣主和改革派摇摇欲坠之时,南北战争突然爆发,那就等于是压垮圣主和改革派的最后一根稻草,国祚极有可能败亡,统一大业极有可能崩溃,中土极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杨玄感和兵变同盟之所以决心在二次东征期间发动军事政变,正是基于这一分析和推演,只要摧毁了二次东征,则中土局势便如决堤之洪水,一泻千里,内外交困之下,圣主和改革派必定倒台,国祚必定败亡,中土将再一次进入群雄争霸的时代。

“我们能分析出来的,能推演出来的,别人也能分析推演出来。”李密说道,“白发有惊人的推演天赋,千万不要轻视了他,必须予以足够重视,一旦我们的谋划被其破坏,则悔之晚矣。”

“如果白发做出相同推演,那他的所作所为与其所要完成的目标岂不自相矛盾?”王仲伯当即提出质疑,“如果他的目标是力求东都政局的稳定,是击败入侵的北虏,那他为何还要杀进京畿引发东都危急?还要与我们联手发动兵变?”

李密抚须而笑,“某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某可以断言,白发是山东人,而且很大可能是河北人。”

这个弦外之音太明显,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心领神会,恍然大悟。

山东人这个身份非常重要,无论白发的背景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流淌在他血脉里的始终是山东人代代传承下来的不可磨灭的理念:山东人主宰着中土的命运,山东人必须主宰中土的命运。由这一理念出发,当山东人不能主宰中土命运之时,山东人就要奋发图强,就要再度雄起,就要用自己至强的实力去再一次主宰中土的命运。

所以,当白发看到有机会摧毁二次东征时,他不会错过;当白发看到由关陇人所建立的统一大业有可能崩溃,中土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山东人有可能再一次主宰中土命运时,他更不会错过。但是,山东人距离北虏太近,一旦南北战争爆发,中土大败,北虏呼啸而下,山东人腹


状态提示:489.第489章 杨玄感的退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