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爹?”
青璃揉揉眼睛,眯了眯眼,莫如湖正在她的身前,从穿越到这个小山村到现在,已经有几个年头,爹爹还是和从前一般,身长玉立,总是带着读书人的儒雅。
“族里准备在你的玉器铺子定制一批首饰,最好能有点特色。”
现在已经不是穿金戴银的时代,戴金簪银簪会被嘲笑土气,真正有钱人家都喜欢玉器。青璃的玉器铺子在北地十分有名气,款式新颖大方,正好这次给族人设计一下。
“没问题,就设计一套吉利一些的,让族人过年戴。”
根据年龄不同,花样也不同,青璃觉得十来岁的姑娘家就不要戴过分贵重的。最近她准备推出一个五谷丰登的系列,例如高粱,玉米,花生等样式的玉簪,戴到头上显得俏皮可爱。
价钱好说,都是没有多少成本的东西,全靠空间的灵泉池子,可以给族人打个折扣,最后银钱进入到青璃的口袋,肥水不流外人田。
“哦,对了,刚才接到你三哥托人送的信,喏,给你看看。”
莫如湖都袖兜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青璃。上面的字凌乱潦草,一看就是三哥莫子松的笔体。信上开篇问候了家人,其中也提到青璃成亲之事,隐晦地抱怨了一下皇上突然袭击赐婚,不给人一点准备。
下篇说了一些沐阳城的生活,那边山水风光都不错,关键是气候宜人,他想以后也在南边安家,后边又强调,心永远留在莫家村。
青璃抽抽嘴角,三哥一向都是这样,光是说气候和风水就要占据一半位置,莫子松认为他留在沐阳有好处,爹莫如湖的梦想就是走遍大周,在每个地方留下足迹,感受风土民情,写一本游记,以后到沐阳不愁没地方住。
“三哥还是真是会找借口!”
信的最后才是最主要之事,三哥过了年十九岁,在南边沐阳城属于大龄青年,女方年纪也不小了,想早日操办亲事,而自家在沐阳只有四叔,希望爹娘能过去一趟,不然拜高堂都不知道拜谁。
“这混小子!”
刘氏手里拎着一把小青菜,她刚走到门口,听到父女二人的对话。前两天还表扬莫子松在亲事上不用操心,也是个主意大的,到现在,她和孩子爹还没见过未来的儿媳长什么样。
“爹,娘,看着意思开春就要去沐阳一趟啊。”
青璃算算日子,从北地到南边的沐阳,几乎是大周的两个头,路程遥远,抄近路也要一个月左右,等爹娘回来的时候,村里已经春种了,说不定耽误一段,正赶上农忙时分。
今年新粮种由官府全部回收,价格照样给,但是各地的父母官负责派人监督,凤阳知府,小凤县的县令都和自家非常熟悉,过年过节坐着马车赶到莫家村送礼,那个善于钻营的凤阳知府,就是以前的师爷,自从季知府被青璃赶下台之后,接手凤阳,管理的倒是不错。
“族里可以交给你二堂哥,是个好苗子。”
大堂哥莫子冬主要负责生意往来,平时多半时间都在镇上和凤阳来回跑,莫子华的中心都在送温暖小分队上,农忙前后,送温暖小分队不会太忙,可以抽出时间,接手部分族里的事务。
“爹,山子哥也不错。”
未来族里,靠的还是年轻的一辈人,青璃家里大哥在京都为官,三哥在沐阳,未来小弟子喜也会参加科考,用先生的评价,子喜有灵性,前途不可限量,肯定不会窝在村里,自家没人接手莫如湖的族长之位。
“我生了你们五个娃,现在一个一个的翅膀硬了,全飞了!”
文氏摇头叹息,以前从没想过,就觉得将来若莫子归能考中个举人,回到镇上做个教书先生也好,娶个本本分分的姑娘,青蔷和青璃也能在附近找个好人家,谁想到一切全部超出了预期。
“娘,以后我和二姐,大哥就留在京都,小弟考上秀才之后,就安排她到京都念书,这样咱家还有团聚的时候。”
好歹兄弟姐妹几个人没有四分五裂,大部分都定居在京都,早晚有一天会回到莫家村,这里是青璃的根,也是她一睁眼就看到的地方,对这里的感情是不同的。
“你三哥成亲,咱家也不能亏待了,之前给你攒的嫁妆,有一部分你没用上,娘就给你三哥做了聘礼吧。”
刘氏和青璃商量,当时青璃成亲的嫁妆太多,每一抬都装得满满登登,有御赐之物,还有各家送的礼物,其中大批是淳于家的聘礼,自家准备的那些都没有放上去,差点超了规制。
“娘你给三哥吧,到时候我也出一部分。”
青璃和莫子松从小感情不错,三哥成亲,她去不上,见不到未来的三嫂,贺礼也要备上厚厚的一份,代表她的心意。家里有多少银子都是爹娘的,她不差钱,也不会计较。
一家三口在院子里晒了一会儿太阳,闲聊片刻,文氏陪着淳于老将军从活动中心归来,二人都是刚刚下了麻将桌,头晕眼花,眼瞅着到了晌午,回来歇息。
“那个干豆角炖红烧肉和烀饼,咱们晚上就吃它吧?”
淳于老将军摸了摸胡子,不客气地点菜,在京都根本吃不到北地的特色,尤其是烀饼,在炖豆角的时候,汤全部进入到饼里,绝对是精华,好吃的能把自己的舌头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