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尸横遍地的血腥场面和虎视眈眈的项梁叔侄,众人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只有听他们的摆布。
项梁兵权在握,随即向全城发出安民告示,稳定人心。同时自命为将军,兼任会稽郡守,任命项羽为偏将。随后又在全城招募兵士,不几日就组建了一支八千人的子弟兵,项梁又委任自己手下的宾客和吴中的豪杰安插其中担当校尉、侯和司马等各级武官,由项羽统领。
又一支抗暴反秦的义军诞生了,没用多长时间,这支军队就占领了会稽周围的几个县,稳住了江东的局面。
年青的项羽因此也在江东一带名声大噪,他的英名引起了一位叫虞姬的女子仰慕。这位出生于吴中望族家庭的女子,从此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项羽,她嫁给项羽后便经常随他出征。由于虞姬容颜姣美、才艺出众和舞姿美艳,征战之余,她这里也就成了项羽温暖恬静的港湾。赵高在骗取秦二世的信任后,更加不可一世,为所欲为。他在朝中一手遮天,谁也不敢顶撞赵高,大家都看他的眼色行事。赵高本人的野心也不断的膨胀起来,眼看着皇帝的宝座就要归他所有,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快。
但是,自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举旗反秦以来,短短的几个月里,关东大地几乎燃遍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下蕲县不久,就又攻取了陈县(今河南省睢阳),并将起义军的大本营安扎在这里。随后陈胜便在陈县称了王,并向外宣布立国,国号为“张楚”,隐喻大张楚国的意思。
当上张楚王的陈胜此刻有些忘乎所以了,局势发展的如此顺利,出乎他的预料。顺利的局势助长了他的野心,也抬高了他的地位。他在陈县积极招募民间的仁人志士,为他出谋划策,壮大势力。有一天,帐外有人报告,有大梁的二位壮士求见,陈胜急忙请进来面谈。来人一个叫张耳,另一个叫陈馀,都是大梁人。
张耳原在魏国魏公子家当门客,后来因为犯了事,怕官方追究逃到了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外黄有一个有钱人,看张耳生的仪表堂堂,温文尔雅,就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张耳与那女子相见,两人都挺满意,这样就在女子父亲的撮合下成了亲。张耳有些才能,又善于交结朋友,在外黄娶到了一名娇妻不说,还得到了岳丈的不少财物资助,所以日子过的十分滋润。张耳由于结交广泛,为人也豪爽,不久在这一带也有了一些好名声。后来魏公子派人找到他,也不计较当年他为何逃走,反而给他了一个小官做,官职是外黄令,是个能掌管百里的小侯。
陈馀比张耳年纪要小,从小就喜欢读书,等长大了又喜欢出游,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增长见识。有一年,到达赵国苦陘(今河北省无极)这个地方,被当地的一名富人看上了,愿意招他为婿。陈馀见过那女子后,也觉得不错,两人年纪相仿,又有老人撮合,很快就促成了两人的婚事。后来魏国被秦国灭掉了,张耳丢了官,仍然住在外黄,陈馀则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
可是不久发生的一场变故,让他们两人都逃到了陈县。原来秦国灭掉魏国后不久,竟发出悬赏告示,捉拿张耳、陈馀二人,明码标价,抓获张耳赏金一千两,抓获陈馀赏金五百。他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遭到朝廷的缉拿。后来一打听,才知有人告发,张耳、陈馀都是多学多才的人士,秦国担心将这些人放在民间对秦朝的统治不利,所以要抓捕处置,斩草除根,以免这些人在民间搞一些不利朝廷的小动作。
两人隐姓埋名逃到陈县住了下来,但风声依然很紧,他们也不敢外出活动,只好默默地过着日子,两人交往倒也很多,谈吐投机,不久就成了挚友。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他们的耳中,没过多长时间,义军又攻下了陈县,这让他们两人着实兴奋不已。至少陈县已被义军占领,秦朝的命令已行不通了,他们再也不用为躲避朝廷的通缉令而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听到陈王召见民间仁人志士的消息后,他们便亮明身份到陈王府去了。
陈胜早听过张耳、陈馀的大名,见他们进府,就忙起身迎了过去,拉他们坐在自己的两旁。起义军虽然攻城顺利,但死伤也不少,对于义军下一步怎么发展,陈胜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他希望和一些有见识的人交谈,用以确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所以张耳和陈馀的到来他很高兴。
几句寒暄之后,陈胜就把话题引到了自己在陈县称王和起义军今后的发展上。
张耳首先赞扬了陈胜反秦抗暴的义举,痛斥秦的暴政,揭示了百姓的苦难,认为陈胜此举必将得到天下受苦百姓的拥戴。对当前义军面临的形势,他分析到:“将军当务之急是要迅速组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快速向西推进,直达秦都咸阳,推翻秦王朝。要尽快的让六国的后人行动起来,形成反秦的合力,这样秦朝就需面对很多敌人,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你这样做了,六国的后人肯定会支持你,帮助你完成灭秦的大业,因为是你把他们已经灭亡的国家恢复起来了。我认为现在称王的时机还不成熟,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只有举起反秦的大旗,大家才会跟着你走,帝业也才可能实现。”张耳正说着,发现陈胜的脸色不对,就止住不说了,他意识到关于称不称王的事陈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