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一片又一片人的废墟,残檐断壁般的支离破碎。
倒下的人,眼里映出妻孩那浅笑着的模样,随即成为破灭的灰烬。而那还在挥舞着武器砍杀的残兵们,只有绝望的呼喊和幻灭在身盼响起!
“杀啊!”
宋赵双方的衣衫褴褛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在这么一条狭窄的过道上厮杀着。
原来的壁垒,早已被石弹、震天雷摧残得残破不堪,早已不堪重负地倒下了。
四周都是残垣断壁,残肢断骸,各种各样的断剑断戟都横陈在这片战场上,干涸的血液,浓郁的鲜血,都喷洒在墙壁上,构成了一副妖娆而又显得十分残忍的画卷!
尸体横陈,哀嚎遍野!
当最后一名赵卒被杀死的时候,在场的宋军将士们终于如释重负一般地松了口气!
白起带着众将,就站在距离这里不远的一个山坡上,眺望着四周的风景,映入眼帘。
白起淡淡的道:“孟子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确如此。”
“诸位,这注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我们的王上已经为此赌上了国运,不赢得此战,不灭赵国,誓不回朝!”
这两个月来,宋赵两军战于长平,其实宋军在白起的统率之下,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战果的。
农历七月,赵军失利,被宋军攻破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宋军攻占,宋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八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于是,白起率军发起强攻,夺下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韩徐为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宋军。任凭宋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
这么一看,似乎这场长平之战,赵军已经完全落了下风。
实际上,韩徐为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宋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
而两军长期相持,对于远征千里的宋军来说,实际上意味着走向失败。
宋军历来善于突进急击,只有速战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势一旦受挫,往往就会导致士气的凋败和进攻实力的摧折。
白起长期求战不得,宋军所面临的高山夜寒,粮草不继,士卒病伤等不利条件,都使他为久困长平而深深忧虑。
这时,背后的黄煌又站出来道:“将军,军中的粮秣又告罄了。”
“我知道,我已经修书一封给王上,请求王上再调派粮草淄重过来。相信很快就能有大批的军需粮秣抵达长平了。”
就在白起甚为忧虑的时候,赵国的都城邯郸那里,一场关于打不打长平之战的辩论已经开始。
主和派的奉阳君李兑站出来道:“大王,今赵宋两军战于长平,我赵国首战失利,韩徐为将军只能率军坚守壁垒,不敢出战。是故宋强而赵弱,为我赵国计,臣请议和于宋,平息干戈。”
闻言,赵王雍不由得黑着脸道:“议和?奉阳君此言差矣!寡人何惧宋国?现在只是首战失利而已,于我赵军损失并不大!寡人欲再起大军二十万,增援长平前线!一战而大败宋军!”
“不可!”李兑急声道,“大王,这正是中了宋人的下怀呀!宋军之领军者是白起,此人自统兵作战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每一战成功,杀敌无数,号称人屠!这是一个狠角色,列国闻之,莫不丧胆的狠角色!”
这时,已经老迈的相国肥义出声道:“大王,老臣认为奉阳君的这话说得在理。大王想御驾亲征,率军与宋军决一死战,但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派重臣去朝歌与宋人议和,或者是带上珍宝和国书,前往秦、韩、魏三国,合纵抗宋!”
“如此一来,宋必有所顾忌,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赵王雍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自己的赵国还没有到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与宋国议和,这是赵王雍绝不想干的事情,他考虑的事情极多,若是换作别的,性格较为软弱的君主,或许会直接跟宋国服软,但是赵王雍不会!
在原来的历史上,长平之战前期,赵孝成王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虞卿一再劝谏,说“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谏议,郑朱到了秦国求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果然利用赵国求和的机会,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w~w~w.
于是赵国的处境孤立。
赵王雍雄才伟略,眼光独到,他自然也看到了与宋国议和这一弊端。若是赵国决心与宋国进行大战,或许秦、韩、魏三国会出兵帮忙,而一旦赵宋议和,估计大家鸟都不鸟赵国的。
“好。”
赵王雍沉声道:“寡人决心与宋国一战!寡人这就派人携带珍宝,出使秦、韩、魏三国,请三国出兵合纵伐宋!”
宋国都城朝歌,沙丘宫。
宋王偃召集匡章、苏秦等重臣入宫议事。
“寡人已经得到消息,赵人欲合纵秦、韩、魏,组成四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