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二十五章 河内之战(下)

次日,廉颇命令副将燕周集结五万大军出营攻打韩军营寨,其中步卒四万人,骑兵一万人。

赵军一开始集结,韩军营寨中瞭望台上的士卒就发现了赵军的动静,并且迅速将这一情况禀报给主将蒙骜。

蒙骜听到这个讯息后,立即下令全军戒备,准备应对赵军的进攻。很快,蒙骜发现,赵军真看得起自己,为了拔除自己设在最外围的一个营寨,居然出动了五万人。

蒙骜当然知道,赵军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兵力是起牵制作用。廉颇的魄力不可谓不大,蒙骜觉得,这五万人也许是廉颇吸引自己的诱饵!只要自己敢出动大军出寨增援,那赵军就会增加兵力,和自己拼个你死我活。反正赵军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哪怕一个换一个,赵军也还可以剩下十万大军!但如果自己不派兵增援,眼睁睁地看着营寨被赵军攻陷,对士气的打击则不是一般大。廉颇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似乎看起来,韩军进退维谷。

赵军黑压压的的一大片,矗立在距离韩军营寨不过三里的地方。按照往常的经验,韩军射程最远的弩箭和投石车最远也不过七百步,两里地多一点的距离。昨天的交手也印证了这一点,为了造成最大的伤害,韩军的弩箭和投石车往往在赵军冲锋到六百步的距离内才发威,韩军的弓箭手则是在两百步内才可以对赵军造成足够的伤害。

在这个距离上,视力好的甚至可以看清韩军的相貌。只是隔着重重的拒马,大多数赵军看到的是人影憧憧,显然,韩军又追加了些许兵力。但相比较冲锋的赵军数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被选作先锋的一万赵军冷漠地注视着不远处的小小营寨,按照燕周的命令,自己这一万人的目标就是杀入这个有着三千多最多四千人的韩军营寨。这样的事情,一万赵军精锐做过无数次了,自然不怎么紧张!

根据昨天的教训。这一万赵军,每人都携带了一个手弩,以加强实力。不仅如此,还有专门的两千弓箭手负责对付拒马阵里讨厌的韩军弩兵。他们的身后,更有一万骑兵负责警戒、牵制韩军主力,五千弓箭手负责压制南北两侧韩军营寨中的弓箭手,以便让一万赵军先锋可以心无旁骛的冲刺。

一万赵军深信,在这样的后盾帮助下,己方可以在两个时辰内攻下这座营寨。廉颇已经许下了先下韩军营寨者官升sān_jí的承诺。这个小小的营寨,就是赵军心目中理想的立功场所!

一名赵军的裨将正在战前训话,赵军似乎想用这样的手段让韩军未战先怯或者说,折磨下韩军!!要知道,他们可有五万人!而韩军营寨呢,赖以倚重的南北友军被赵军切断了增援的路线,区区三四千兵马,面对杀气漫天的赵军。多半会生出无能为力的念头吧!

沉默往往和肃杀相联,赵军在韩军眼皮子底下集结大军。一言不发地注视着韩军营寨,似乎都是为了雷霆一击做铺垫!咬人的狗不叫唤,大体上是这样的道理!

韩军很认同这一点,所以,他们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赵军集结,仔细检查着防线。等着赵军靠近一些的时候,给赵军血的经验和教训!不过,在发现赵军自大到在距离自己营寨不过三里的地方整顿大军的时候,韩军决定给赵军一个新的教训!

连夜从中军寨运送过来的大力神投石机第一次在战争中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这是汉邑最新研究出来的投石机改进型。韩王亲自把它的型号命名为大力神,取力大无穷之意。

和韩国早期以及这个时代流行的投石机相比,大力神的射程有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原本需要五十人操控的投石机射程不过六七百步,而且装填复杂。而大力神的射程超过九百步,足足超过三里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只需三十人就可操纵。当然,这么远的射程装填起来依然不够迅速,这也是汉邑的工匠们一直在寻求改进的地方。

如果赵军的阵型没有那么密集,区区只有五架大力神投石机的韩军营寨是不会给赵军造成这么大伤亡的。如果赵军没有自大到在韩军眼皮子底下集结大军,而是在通常的五里之外发动攻势,凭借赵军的冲锋速度,最多承受五轮的打击便可进入到韩军弓箭手的打击范围,躲过大力神投石机的攻击。

但战争没有如果,韩军营寨的都尉只知道,赵军离得太近了,既然大力神投石机可以打得到对方,干嘛一定要等他们冲进来?!不巧的是,南北营寨的两支友军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几乎在同一时间,十五座大力神投石机朝赵军发威。往常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拳头大小的石块在这一刻成了催命的使者,凡是被打中的赵军,无不瞬间成为一具死的不能再透彻的尸体。突如其来的攻势显然让赵军发蒙了,他们完全没料到,韩军居然可以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攻击自己!

密集的阵型在这一刻为赵军套上了亡命的绳索,遇到袭击的赵军第一反应是四散分开,这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但总有一些人想要保持住阵型,于是毫不意外地,有人拼了命地撞开身旁的袍泽,有人发愣被撞倒了,有人毫无方向地乱窜!赵军在刹那间乱了套!

密密麻麻的石雨只是让人陷入短暂的慌乱,但如果加上燃烧的木块呢?这就足以让马儿受惊,这也和赵军的排兵布阵有关。两翼的骑兵遭受到中央步兵的冲击,吵杂的人声鼎沸,乱石飞舞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河内之战(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