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冒牌干部>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眼花缭乱的大调整!(两更合一)
发作,落井下石玩一玩,是必然的。

就像当初李艳青得到吕青青的青睐,也被他利用了的一把。

现在和李艳青的关系,已经大不如前了。

“陆有为……”白东山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这个你也帮忙去查一查,看有没有影响提拔打到宣传部长的因素……”

余建中是广陵的地头蛇,这种事情交给他去办,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两人会面之后,余建中二话不说,就找到了公安局的郑强,他现在分管公安,郑强虽然手里捏着实权,但是在这个名义上的分管领导面前,气势还是要弱上三分,余建中让他去搜集一些黑材料,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下来。

郑强觉得自己反正都已经不入杨子轩法眼了,就一定要找到能对抗杨子轩的山头,才能自保,而且这次搜集材料是帮助崔立坤升官了,如果崔立坤真的到了宣传部长的位置,事后知道这事,未必就不会念着他的好。

郑强对此事,不可谓不上心,不可谓不积极。

就在广陵市内暗潮涌动的时候,省里新一轮的调整,徐徐拉开大幕。

金京市长卢康生因健康问题调任省人大副主任,辞去金京市长一职,次日,金京市委书记满署同志调任交通部排名最后的副部长……

紧接着,省委常委,副省长卓立华不再兼任副省长职务,兼任金京市委书记。

这一轮调整相当迅速,又令人眼花缭乱,省里民间,还来不及发酵各类政治谣言,调整就已经完毕了,让人始料未及。

至此,对南苏局势影响力极大的一股本土势力,烟消云散,不知道何年何时何日,才能重新凝聚起这样一股势力。

而卓立华兼任市委书记,而不是由中央空降,也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央是相信和支持南苏省委的工作,并不想破坏南苏的稳定。

杨子轩知道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央几个主流体系正在紧锣密鼓的对集资案背后的那个体系进行最后的围剿和突击,实在不想因为南苏这一角的争斗,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

杨子轩接到戴春华和李居朋的电话,说池四海在京城正式归案,池四海背后的圈子成员,被大面积的挖掘出来,已经牵涉到了集资案背后的那个主流体系。

围剿节奏越来快,节奏越来猛烈。

即便如此,朱礼和能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大力用好用活卓立华这一步棋,争取更多上层势力的支持,也展现了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和艺术。

看似简单的一个人事任命,朱礼和不仅仅化解了自己可能面临的政治危机,反而展现了自己能力。

了解背后许多内幕的杨子轩。从朱礼和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观摩。揣摩朱礼和的政治手段和斗争艺术,让他对体制有更深刻的了解。

很多人都觉得杨子轩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政治经验,只有杨子轩自己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多了一世的记忆,另外从政之后,不断的学习和揣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卓立华兼任市委书记尘埃落定之后,金京市长人选在众人眼中。就成了一个悬念。

市委书记由省内调整,市长更是由省内调整的可能性很大,金京市委副书记是刚刚调整的,提拔可能性不大,但是金京常务副市长却是蛰伏多年的,省内呼声不小。

另外也有一些传言说姑苏市长杨嗣音也可能是其中人选,那杨嗣音可能就要成为省内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但是最后的人选,令人大跌眼镜,省府秘书长叶宗良调任金京市长……

宣布这个任命的时候,杨子轩正在家里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喝着水,接到电话。杨子轩半天没缓过神来……

他想破脑袋都没想到会是叶宗良出任金京市长,金京市长确实是一个含金量不小的副部,前途和实权,甚至要比一般的副省长都要强,他本因为朱礼和会对市长人选,玩个平衡,很可能安排亲近朱礼和自己的常务副市长担任市长……

没想到竟然是叶宗良。

很快,周立昌就打电话过来给他,说省里同时决定了,陆有为同志调任省府政府办公厅,出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专职对口服务陈志温,市里要开始考虑江阳区的区委书记人选。

杨子轩嘴巴张得老大,愣了一会,又不能显露出他不知道内情的一面,装出一副早就知道的样子,和周立昌约定了一个时间,研究江阳区区委书记的人选。

这番调整,陈志温也没跟他做过很认真的沟通,但是结合陈志温之前到广陵调研的蛛丝马迹,杨子轩发现这一切都是有迹象可寻的。

首先陈志温问他想不想到金京去,其实就真的是投石问路。

陈志温当时已经下定决心要在金京这番调整中拿下一个位置。

他不愿意到金京去,陈志温没勉强,就把眼光放在更大更长远,瞄准了金京市长这个位置。

之后就围绕这个市长位置运作。

当时陈志温就敲定了,省内有资格出任金京市长的大名系官员,似乎就只有叶宗良了,选定了叶宗良之后,就要考虑叶宗良离开省府大院之后,谁来服务他?

继续霸占省府秘书长这个坑,不太现实,陈志温干脆选择将秘书长位置让出来,给省内的其他势力,而从下面选一个干部专职做他的副秘书长,给他专职服务。

这个调研的过程,其实也像是一个选秀的过程。

当然这一


状态提示: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眼花缭乱的大调整!(两更合一)--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