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荒星游侠>第三章 粒子反应、核冬天

李弗斯所领导的第七小组是同盟会组织里最优秀的战斗小组,获得过荣誉无数。而像这样的战斗小组,组织中还有400多个,各个小组成员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他们分布在全世界的各个区域执行组织下达的任务,包括对抗末世军、招揽独立武装势力、清除变异动物及人类、保护平民并建立安全区、处理核爆后遗留的辐射源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末世军是世界各地对抗同盟会的武装军事力量的总称,他们可能是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也有可能是数千上万人占据要地明火执仗地与同盟会对垒的大型军事集团,他们不想再接受法律的管束和道德的羁绊,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他们拿着武器冲一切陌生的目标开火,甚至有传言他们还吃人肉,但几乎每一个与末世军战斗过的天选者都知道,那并不是传言。

核爆对世界造成的破坏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就连当初那些决意发动核战争的决策者们也想象不到。

由于医疗科技的改善,人类寿命的延长,地球人口越来越多,在不断探寻外星移民基地的同时,地球上的建筑也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动辄数百上千米的摩天大楼在城市里栉比鳞臻,而这些貌似美观的建筑在核爆的冲击波前就像暴风骤雨中的一样脆弱和不堪一击。

核爆的一个副产品是辐射尘,在大战发生前,许多科研人员及学者曾预言一旦发生核大战,核弹燃烧建筑物产生的烟尘与微小的辐射尘一起飞上天空,在对流层及平流层形成厚厚的尘埃云,遮蔽并吸收太阳光,地球将陷入漫长的核冬天,地表会有三十摄氏度以上的大幅度降温,而这一现象将持续几年。

另有一部分人对核冬天理论嗤之以鼻,认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是反战人士宣扬的一个耸人听闻的谬论。有专家指出,以当时所有有核国家存储的核弹头数量(包括后来声称已经销毁但实际不减反增的美国和俄罗斯冷战期间生产的巨大当量的原子*弹及氢*弹),尚不足以对地球及人类形成毁灭性打击,伴生的辐射尘就算能上升到平流层,也根本不能遮挡住太阳光,而对流层的尘埃云结合低空的水分将会以黑雨或黑雪的形式降落下来,这对现在已经视沙尘暴和酸雨如家庭便饭一般的人们来说根本就无关痛痒,更不必恐慌,核冬天就算形成,也仅能维持几个小时而已,不足为虑。

这种思想其实非常危险,随着这种思想的普及,人们对核战的恐惧感逐渐麻木,取而代之的是对各方越来越得寸进尺的核措施报以宽容的态度,不得不说这也是引发核能战争的一个诱因。

结果当核冬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在爆炸、冲击波、火灾、辐射下幸存的人们发现,之前的两种假设都错了。

由于超级核的被发现和分离,使得冷聚变成为现实,粒子能也正式取代石油天然气和煤,人类步入粒子时代。而中国高能物理学家邹独峰的开放性实验,让粒子技术摘下了神秘的面纱,也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了独立制造粒子武器的能力。

当然,邹独峰的初衷是造福人类社会,并强迫各国签署了《不制造粒子武器条约》,强调使用“邹氏聚变”的任何团体只能将其用于生产建设、交通运输及日常消耗,不得用于制造武器。不过显而易见,人们并没有遵守这个什么所谓的《不制造粒子武器条约》,就像当初人们没有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样。

全球性的核战争,更高质量的核能,更大当量的炸*弹,更广阔的覆盖范围,更强大的杀伤力。17天,让地球变成了地狱,到处是一片火海和浓烟,大部分人连惨叫都没有发出就与人类曾经有过的文明一样化为乌有。

战争最开始,几乎每一天都有几个重量级的超级大城市被摧毁,这些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是最优先的打击目标,北京、纽约、莫斯科、伦敦、巴黎、东京、上海、日内瓦、多伦多、华盛顿、洛杉矶、香港、柏林、悉尼...... 然后是二线城市,然后是边远地区。

惊天动地的爆炸之后,是遮天蔽日的灰尘。

这些烟尘和灰烬被爆炸产生的热气流带到大气层,就像给地球蒙上了一层遮阳网,不但遮蔽阳光,还吸收热量。辐射尘是一种非常微小的颗粒,基本直径不足一微米,在平流层中,它那微弱的质量几乎可以对抗地心引力,漂浮上很久的时间。

和人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次核战造成的核冬天仅仅持续了6天,或者说居然持续了6天。而且温度也不仅仅是下降了三十摄氏度而已,而是逐步下降并最终达到了摄氏零下165摄氏度,几乎接近月球表面夜间温度,是南极冬季最低温度的三倍以上。另据阿基里斯事后测算:如果核冬天无限期持续,失去太阳光照射和大气层保护的地球表面最终将达到“太空温度”,也就是接近绝对零度(c)。

更可怕的是:超低的温度将导致大洋结冰。届时地球带着巨大的如肿瘤一般的大洋凸起物自转,势必会渐渐脱离公转轨道,若是离太阳越来越近,最终当然难逃毁灭厄运,而若是远离太阳,大概最后会被木星轨道影响,被木星甩出太阳系,成为继冥王星之后,第二颗从太阳系消失的行星。冥王星是因为从行星降级为矮行星,地球却变成了茫茫宇宙中的旅行者。不过也不用灰心,这些过程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年,而人类早在大洋完全冰冻之前就肯定彻


状态提示:第三章 粒子反应、核冬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