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手来说,终其一生能进入暗劲就很不错了,至于化劲那可太难了,也就是孙禄堂、杨澄甫这样的技击大家们,方能窥其门径。
不得不说,古松岭天生就是练武的材料,年少时又得遇名师,再加上他刻苦努力,在五十岁那年就踏入了暗劲的层次,当时他还意气风发的许下宏愿,此生一定要进入化劲之境,以此来告慰师傅的在天之灵。
因为,当年他师傅就是卡在暗劲这一层,最后抱憾而终的。
可是光阴荏苒,一转眼就是十年。这十年来,老古心无旁骛除了给学生上课,就是一心一意钻研功夫,可是到了这个层次,能给他提供指点的人,全国也找不出来了,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去悟。
可他悟了十年,最终也没堪透,眼见自己年岁渐高,身体的机能开始退化,古松岭当初的豪迈之气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看来师傅当年说的对,能否进入化境,关键还要靠天赋和机遇,单凭个人努力是不够看的。
由此不难相见,当古松岭一见到深不可测的张正,心中原本趋于寂灭的心思又重新生长。更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说什么也得让张正给指点指点。
可是张正刚才那番话一下子让他的心凉了大半截。人家说道也有道理,张正毕竟才不到二十岁,况且对大成拳并不了解。想到这里,古松岭有些气馁,脸上的表情也就多了几分萧索,自嘲般的叹了口气道,“唉,一切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吧。”
见他刚才还兴致勃勃,现在却意兴阑珊,张正看了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开解道,“你的功夫都这么深了,相信终有一天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踏入化境的。”
“唉,难哪。实不相瞒,当年我师傅都没成功,照我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古松岭说道这里,精神已经好了一些,经历了这么年的蹉跎,他也看透了。毕竟这种事,强求是不行的。
张正听到这里也点了点头,随口说道,“贵派的功法中静功多不多呢?”因为以张正的理解,能不能进入化境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并不是招式练得多成熟,关键还是脑练得到不到位。
换句话说,是通过肢体动,最终达到脑子的静,只有脑子真正静下来了,才能实现“寂然不动,感而隧通”的境界,身子就能对外界的变化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也就是所谓的“一切皆无意发而发,但是所发却无处不符合意。”
古松岭之所以迟迟无法进入到化境,说到底还是神经中枢锻炼不够充分,静的功夫还不到家,或者说练得不到位。
古松岭一听就来了精神,“静功,有啊,我们的桩功有很多种,不过大成拳的桩亦静亦动,身体总是在不断调整的。”
说着古松岭,双脚同肩宽站定,两膝微屈,两手抬至胸齐,掌心向里,十指略分,指关节微弯,左右五指相对,怀中如抱一个大气球,凝神定意如同一棵立于山巅的老松。
“这是抱桩,是大成拳的基础,每天我都会站几个小时的。要求内空洞,外清虚,注意顶心如线系,两手轻松抬起,臂半圆,腋半虚。”
张正点了点头,觉得和太极的桩功似有共通之处。心想这就好办了,因为自己对太极还是比较了解的,早在好几年之前,他就已经体会到静虚的妙处了。当然张正之所以进步这么快,根本原因,还是常年修习大梦功法,脑部得到了充分的开发锻炼的缘故。
“师兄你就保持这个动作。”说着张正走上前去,在古松岭身上的神阙穴的位置点了一下,“用你的意念,控制着真气在这里转动。”
古松岭知道张正这是在让他意守丹田,随即不敢怠慢,就按照张正所说的做了。过了几分钟,张正觉得差不多了,就说道,“跟着我的手指。”老古立刻心领神会,意念跟着张正的手指,沿着胸前一条奇特的路径运行起来,时间不长张正的手指就点到了百会穴的位置,“让真气在这里转动。”
古松岭随即意守百汇,又过了几分钟,张正的手有引领着,从后背上往下走,最终到达了命门的位置,一个循环结束。
此番运行下来,古松岭自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时张正却停下不动了,“师兄,你按照这条路径,运行上几次。注意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
“嗯。”古松岭点了点头,随即专心致志的修炼起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张正问道,“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哪知古松岭还是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其实这也怪不得他,内功的修炼那是常年累月水滴石穿的功夫,哪能一朝一夕就见效呢。可是张正却等不及了,在他看来,这么简单的事情,说明白了不就行了。
他也不想想,这些年他都是怎么过来的,又有多少次的奇遇,身体的状况早就大大超出常人了,天底下又有几个像他这样的。
张正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主意,他从身上取出来一枚骨针,经过简单的消毒之后,对古松岭说道,“古师兄,我要在你的丹田处扎一针,为你做一番导引,要配合一下噢。”
古松岭一听,顿时喜出望外,不管怎么说,只要尝试就有成功的机会,忙不迭的点头。
古松岭又像刚才那样站好后,张正的骨针飞快的在他的小腹上扎了下去,伴随着骨针入体的,还有张正的一股神念。
随着骨针的入体,古松岭就觉着有一股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