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北洋雄鹰>96在此扩编部队

几国代表对于今天军演的震撼,在心里久久不能平息。朱尔典回到办公室立刻招来秘书,让他发报通知国内,关于今天在通州训练场看到的景象。对于中国的实力让他又有了新认识。德国特使马尔森也是一样,并建议国内积极拉拢袁克文这个民国最有实力的军阀。

袁克文带着一众军官回到会议室。对今天的军演,由参谋长蒋方震做了细致的讲评。接着袁克文开始让蒋方震公布已经整理好的调防方案。李牧田的兵团正式调防东北,而东北的陶德胜师,和张作霖师分别调往锦州和开封。田博文的兵团调往河南靠近陕西和四川一线,加强山地作战训练,增加兵团的驮马达到6000匹,成为挽马兵团。高强的兵团调往石家庄,张家口一线,汽车数量达到540辆。袁小山的陆战师驻防青岛胶州一线。文家臣师移防天津,陈小秋师驻防山海关一线。文浩然继续驻防上海驻防一个航空大队,和一个独立装甲团配属坦克36辆,54两装甲车,和一个汽车牵引155榴弹炮营,榴弹炮18门。程诚师驻防承德,完成驻防后开始扫荡内蒙叛乱势力。骑兵团扩编为骑兵旅编制6000,前出张家口,扫荡蒙古叛乱势力。同时在年底前完成3个步兵师的扩编,分别是师长分别是牛铁锤,段鹏,肖冬瓜,济南,郑州,潍坊三地。同时三个独立的炮兵团在年底前完成换装,目前炮兵团的火炮移交三个新组建的步兵师。航空队扩编为12个中队,其中三个中队专门协助三个兵团。我要说的是,新的飞机已经研究成功,飞机的航程和起飞重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全军在年前完成40万的正规部队。参谋部和政训部要加强对预备役和民兵的继续训练,利用农闲展开大规模的集训。

等蒋方震把这些公完后,整个会议室一片寂静。这充分体现了整个军事集团的素质。袁克文接着蒋方震的话说道:“各位从这些调动,就应该看出一些细节了把。各师和兵团,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一旦命令下来,就必须即刻开动。总的思想就是北防西剿时刻准备南下。如果这次要打,就要一鼓作气统一全国”。这次会议上袁克文讲出了自己的决心,也让手下的兄弟们看到了自己带着部队走向全国的美景。

袁克文在会后单独留下了文家臣和张作霖。袁克文对其说道:“这次安排你们带队去德国,是不是感到委屈”。

张作霖不是袁克文最嫡系,还不好说。但是文家臣这个跟着袁克文一起走过15年的老人,一脸委屈的说道:“大帅,我的少爷。统一全国这样的事情,您都不让我参加,我不服,青岛之战没有我的份,我认了。但是这次我真的不服,您哪怕让我去干个大头兵我也不去德国”。张作霖听到文家臣这样说,也点点头。

袁克文看着这二人的悲情表演。给二人发了一根烟,严肃道:“你们认为去德国没有统一之战重要。我说你的脑子一天想的是什么?我让你们去德国,为的是我们工业的发展,是为了把最直观的战况传回国内。好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同时我可以保证,让你们参加一场比统一之战更加宏伟的战争。但是前提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我们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

文家臣和张作霖听到让自己参与一场比统一之战更加宏伟的战争。文家臣开口试探的问道:“难道是欧战”?

袁克文点点头。吸了口烟,然后说道:“不仅是欧战,还有拿回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是前提是,你们必须把各国部队的特点和作战方式了解清楚,同时把我们急需的设备和人才乘着现在的时间给我运回国内。到了德国文家臣负责了解西线,张作霖你就负责东线。尤其是老毛子的作战特点。到时王啸坤会带着一个30人团的采购团,一起抵达德国,然后在去法国和英国。你们派人负责他们的安全”。

二人现在已经完全放下了心理的负担,敬礼说道:“保证完成任务”。在出门是张作霖回头说道:“大帅,到时一定要给老张我打仗的机会”。袁克文看着张作霖那期盼的眼神,坚定的点点头。接着老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时英国伦敦的议会,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应该用什么方式把中国的新式装备笼回来,装备自己的部队。尤其武官传回来的预估,一个装甲师在战场干掉3个步兵师防守的阵地,尤其是对堑壕由很好的突破作用。面对陷入泥潭的英军,更加需要犀利的攻击武器。最后议会决定,让朱尔典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到这批新式装备。德国也是如此,尤其是从青岛撤退下来的官兵,对于坦克突击日军阵地的情景更是记忆犹新,对于坦克和步兵的协同作战更是推崇备至。所以威廉皇帝也给马尔森下达了搞到装备的命令。

严谨的德国人,接到命令后一大早,马尔森就赶到袁克文府邸。袁克文正陪着几位夫人和孩子们吃饭,就接到贴身侍卫小四的禀报,马尔森前来拜见。袁克文巴拉了几口,就无奈的望会客室走去。

马尔森看到袁克文,直接说道:“非常抱歉,但是我不得不来。我希望看在我们合作已久的份上,优先提供一个装甲师的装备”。

袁克文看着急切中有点期盼的马尔森,摇摇头马尔森看到袁克文摇头,以为袁克文不同意,急忙说道:“袁,为什么”?

袁克文看着马尔森说道:“不要急,我的意思是在等等,就算英国拿到这批装备,至少要在明年才会形


状态提示:96在此扩编部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