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立住院部这一点,其实她是胸有成竹的。
稍微有点规模的医院都有一个住院部,这是必须的。
以他们医馆现在的病患流量来说,已经完全达到了这个需求标准。
另外这个研习楼,沐雪却是源于自己心中的另外一个想法。
每次遇到手术,都是要等到韩战回来之后才能进行。沐雪只得将择期手术患者集中在一天里做,那一天就得一连好几台手术。只把韩战累得连道比在山上练武还累。
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一来没有她可以信任的人带进空间。另外,即便有这样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也不见得,恰好也懂这一行。
现在做的这些都还只是一些中小型的手术,以后若是遇到大台的手术,一台手术要十来个人,又怎么办?
所以当前的任务,首先便是要抓紧时间培养人才。
之前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却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这次家里突然挤进了这些不相干的人,没了住处,便兴起了盖房子这个念头,正好让她一并了了这个心思。
这次的工程体量比较大,不像原来盖那个小楼,多加了一班人马,三个月就完了工。
这两栋楼打从九月初开工,除了过年前后停了十日的工,竟是一天也没停过。
因为沐雪要的是效率,材料工钱也都十分充裕。方师傅蔡师傅也就多找了几班人,即便如此紧赶慢赶也直到翻过年来的三月末才封顶。
两栋楼的内部装修,各种软装布置,又花了三个月,等到住院部正式启用那日,已是来年六月中旬。
且说老木家的另外三兄弟,自打八月中旬回来之后,也没了事由,自是要去谋个营生的,总不能呆在家里坐着等吃啊。
真要是这样,他们自己能答应,木之华一家也不能答应,现在他们住在这里,吃喝可都是木之华一家人要出去挣得。
这可真是让一步,就得步步让。
真真的是甩不掉了。
沐雪见事已至此,想想刚好工地上也开了工,便让他们三家夫妻六人一起负责这前前后后上百口人每日的饭食,不分男女,只要上工,每月是三两银子的工钱。
木老爷子可不乐意了,自家这三个儿子在县城里拿的都是四五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到这里夫妻两个人干活,只给这一点,是不是少了?
又闹了好几日,沐雪也是怕麻烦,便答应给他们一人再涨一两银子,再要嫌少,就让他们自己到别处想辙去,她也管不了了。
这三家人一算账,夫妻俩加一块,比在县城里拿的工钱多出将近一半来不说,另外吃住也不用花钱了,孩子也还有学上,总算这趟回来还是有的赚的。
而且这么多人吃喝,每日采买各种肉菜粮油,怎么也能捞一点儿的。
三家人凑在一起一合计,也就答应了。
又且说林家魁原本带的是五个孩子,突然间又增加了六个。便又去找沐雪说这工钱的事儿,沐雪想想人家的要求也是合理,多一个学生就得多操一份心,哪里能像木老爷子说的,教一个也是教,教十个也是教,那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本打算给林家魁再涨点工钱,可是转念一想,这一个人带十几个孩子,精力上也怕跟不上。何况其中,林之荣家的二小子,林典文家那两个儿子。看上去倒像是能够念点书进去的孩子,干脆再找一个先生来呢?
那一日刚好沈远章又来看她……话说这沈远章自打这医馆开业以来,一个月总也要跑个一两趟,上午到,就站在医馆的药柜前面,看他们接诊一个个病人,间或揉搓一顿阿宝,逗弄一会儿,中午跟他们在一起吃顿饭,说说县城里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奇闻。
因为高大夫和他的药童铭君,很少有时间回县城里去,只按照惯例,每十日休息一天才能回家看看,对沈远章说的这些事儿倒是颇感兴趣,有时他们对于同一件事儿,甚至能够说出不一样的别的版本来,竟然在饭桌上还可争论一番,更加有趣。
沐雪现在整日被困在医馆里,犹如一个看病的机器,足不出户,全靠沈远章带来一些外界的消息,自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吃了饭,沈远章便带着随从携着阿宝,雇上一条渔船倒蛟湖中间去垂钓,晚上便可以吃到他钓上来的湖鲜了。
除此之外,也没有点其他具体的事情,大约是他那样的公子哥儿就喜欢这点乡野乐趣吧!
这次沐雪又碰到沈远章来,这里玩儿,便委托他帮忙找个秀才老师过来教这帮孩子,沈远章道,这有何难。果然第三天他便带了一位姓冯的秀才过来,六七十岁的老先生了,谈了薪资,每年一百两的银子,留下了这位老师。
由这件事,倒启发了沐雪,干脆在外面也张了红榜,招聘女大夫。
打从开业以来,慎仙堂的生意犹如开春以后的天气,越来越红火了,每日的诊费和药铺子那边的收入与日递增,三个月后竟然超过了县城里的贤德堂。
胡大夫原本一念之间,只是想要拉扯沐雪这小丫头一把,没想到短短一个季度,无论是口碑声誉还是业绩竟然却超过了县城里的老店。
但这里的大夫确实太少了,高大夫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向胡大夫请求加派人手,要不然他这条老命可得要丢在这儿了。
原来还以为让他来这里养老的呢!
不过高大夫也纳闷,木大夫那边的女患者也不少,而她也只不过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