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221章 黜陟使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刚过完年,就传来颉利死亡的消息。李世民追赠他为归义王,谥曰“荒”,又命突厥人按照突厥风俗将尸体焚烧后下葬。

立政殿内,烛火摇曳。李世民读着墙上那些各地官员的名字,突然问旁边正在看书的无垢,“哎,你说说,我这里摆的是不是一整盘的棋?”

无垢抬头看了他一眼,问道:“陛下是说墙上画的?”

“是,你明白我的意思的。”

“在陛下看起来是一整盘的棋,依我看呀,只是个残缺的棋。”

“哦,何以见得?”

“就算陛下的心里能够装得下天下所有的大官小官、大事小事,也不见得就齐全了。”

“你是说我心里有漏掉的人和事?”

“我的意思是,实际的天下是鲜活的。比方说,这几年山东、河南等地总是闹洪灾,每次遇到灾害,陛下总是下令当地官吏赈灾,那么在陛下的棋盘上,那些官吏都是在忙着赈灾。可是,要是当中某个官吏认真执行赈灾责任呢?”

李世民恍然,“唔,说的是。墙上的棋是死的,天下的棋是活的。看来,还需要某种东西督察他们,让他们各自发挥名副其实的作用。”

第二天,李世民把魏征召到两仪殿,对他说:“朕想设立一种职能,定期巡察各地的官员,根据其表现,直接决定贬黜或者提升,卿看看用什么样的人堪当此任?又以什么名分好?”

“臣以为,既是代陛下行贬黜与升迁之事,首先必须要有绝对的权威,不能设想一个五品的官员去处理一个三品、四品的官员,所以应当是由尚书,至少侍郎以上品阶的官员行使这个责任;其次,既是替代圣威,那么就是张陛下耳目于天下,当选公正严明的人,不得徇私情。”魏征回答道。

“卿所言极是,派出巡察的人应该位高权重。朕考虑可以朝廷特使的名义,代表朕直接行使贬黜或升迁之责。对于特使的名称,卿有什么考虑?”

魏征略一思忖,挺直了身子说道:“降官曰黜,升官曰陟,这在《尚书?舜典》里有个说法,叫做‘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月’。这个特使可以叫做‘黜陟使’,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听了,频频点头,“‘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月’。嗯,有味道,这个名称好,就叫这个名称吧。爱卿真是有学问,说出来的话有根有据。”

“陛下谬赞了。”

“此事朕还要与房玄龄、李靖等商议一下,并在朝廷议事的时候,正式提出来。公可以考虑一下什么样的人堪当此任。”

“好的,陛下。”魏征说完,退了出去。

这一天的朝堂上,李世民正式提出设立黜陟使的问题,要大家讨论一下。李世民说道:“朕考虑再三,又与魏征、房玄龄、李靖等人商议过了,朕想设立一种特使,叫做黜陟使,定期巡察全国,如同朕亲临地方。其职责有三:第一,张朕的耳目于天下,及时了解百姓的生活忧乐,拜访年高长寿的长者,赈济穷乏的人;第二,不必凡事都要辗转汇集到朝廷,可以当下得到勘察、处理;第三,察地方长吏的贤与不肖,不肖的及时贬黜,贤良者得到提升。你们有意见没有?”

众臣见皇帝主意已定,都没有人反对。剩下来的事情是派什么样的人充任黜陟使。

李世民说:“既然大家没有异议,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能胜任这个职务。魏征,说说你的考虑吧。”

魏征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黜陟使是代表陛下行使贬黜或提升地方官员的特使,那么臣以为可在现任的三品以上的官员中抽调,由陛下授予特殊的权力,定期巡察。朝中官员,除了左仆射要负责辅政,其他都可以抽调。”

李世民说:“好。朝廷高官都要走到地方上去,了解实情,不能等到别人给你们汇报情况,那个不可靠的。朕也想经常能够到各地走走,亲身了解百姓生活得好不好,考察地方官员怎么治理的,也想领略风土人情。可是朕要是一挪动,就会惊扰百姓,给百姓带来莫大的负担。所以啊,朕只能找个简便的方法,委派你们去了。”

经过商议,李世民任李靖、萧瑀等十三人巡行天下诸道,要求“察长吏贤与不肖,问民间疾苦,敬礼老年,赈济贫乏,起用久滞之士,俾使臣所至,如朕亲临。”


状态提示:第221章 黜陟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