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风华绝代:长亭记>5.虽明大道奈何恋红尘

因情误孝,因情不孝。

八字真言,在赵邕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青衣白发,仙风道骨的两位老人也飘飘悠悠的出现在他眼前。

赵邕单撑着手,他睡不着。

飘絮的睡相其实不大好,老会踢人,她的一缕秀发盖上眼帘,细长睫毛,玉雪可爱的鹅蛋脸,少了常人该有的血色,不然,她一定是个美得不行的小女孩。

飘絮也真真是怪了,她说自己是鬼,不用睡,一沾枕头,睡得比他还熟。

她还爱翻来覆去的,想着,飘絮翻了个身,对着他,长发凌乱在脸颊唇边。

赵邕轻轻的帮她拂在耳后,幽幽想起那年冬天。

那年他七岁。

那也是他出晋宫的一年。

那年,程婴说要赶在冬至前回一趟故乡,他的家乡在王屋山,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他的家人也早已过世,妻儿亦早早离去,独剩他一人在世间飘零。

程婴要去给他的先祖上坟,不放心邕儿一人在都城,便将他一块带着去了。

无官一身轻,他正好也可逍遥了,不用再为官事烦心了。

相传那一年冬天,老子出关传道,这日行至兖州西关,遇见赵邕正用树枝在路上画画。

老子凑近一看,见他画了一座城,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

老子刚刚走过,不想赵邕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那孩子就是七岁的小赵邕,他和程婴回乡需通过兖州西关,程婴前去与守城关令办出关事宜,赵邕无事就在地上画画解闷儿。

谁知却遇上了道家祖师老子,两人因此有了一番争论。

赵邕本无意与人争辩,奈何心中不快,便有些出言不训。

老子有德之士,自不会与孩子计较,以为他误解自己,便慈和解释道:“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行的呀?”

赵邕不以为然:“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

老子见他聪明伶俐,顽皮中显露才智,有心试探他一番,故意为难地说:“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没想到他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该如何是好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

说着,他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老子说:“老先生,那座城画好了,请上路前行吧。”

老子见他聪慧明礼,甚是喜爱,便邀他一同往城门处前行,赵邕想着程婴也该办好出关之事了,便答应与他同行,正好能在城门口与程婴会合。

因为是冬天,树叶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柏长绿,他指着路过的几棵松树叹问老子:“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

老子说:“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赵邕摇了摇头:“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

老子见赵邕说得很有哲理,感叹道:“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

老子更加喜欢他,暗自赞叹这孩子才智过人。

两人又往前走,来到城门口,忽然听到一阵吹吹打打的喇叭声,只见从城里走出一队送葬的人。

领头的那个人披麻戴孝,挥舞着器丧棍边走边唱,后面的那些人却没有哭的。

老子想到母亲之死,他悟出生死大道,心中觉得赵邕有悟性,有心考他一考。

亦有意指点他看破生死,日后不为情所困。

于是老子故意装样子走过去想教训他们一番,却被赵邕拉住了胳膊。

待到送葬的人走远,他便责问赵邕:“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父母过世悲哭才是。刚才那帮人不光不流眼泪,而且还边走边唱,真是不成体统。我要去教训教训他们,你却把我拉住,这是何道理?”

赵邕反问老子:“老先生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老子摇摇头:“不曾听清。”

赵邕叹道:“您老连人家唱些什么都没听清,却要去教训人家,不知老先生怎样对症下药?”

老子问他:“你可曾听清他唱些什么?”

赵邕道:“听清了。他们唱的是肥猪出了圈,野马上了羁,金银入了柜。”

老子佯装不解:“你可解得这其中之意?”

赵邕便道:“这有何难?肥猪出了圈就是闺女找了婆家,野马上了羁就是给儿子娶了妻子,该操心的事都操完了。”

老子又笑问:“那金银入了柜又作何讲?”

赵邕道:“金银入了柜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老先生刚才讲过,生之于父母,养之于父母,这话不假,但是父母过世不一定悲哭就好,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是不孝之子,而父母去世时却装出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放声嚎哭,以欺世人。而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时他们嘘寒问暖,百般敬重,父母过世时,心中虽然悲痛,但却问心无愧。真正孝敬的人,悲痛只是装在心里,有些啼啼哭哭的人不过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刚才那人一路走一路唱,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唱只是有意警醒世人,并不为过。”

“有理,有理,望你来日也能看破情关生死,人活一世,当以孝义责任为先。”


状态提示:5.虽明大道奈何恋红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