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抵达北平后,朱棣安排他在庆寿寺担任住持。二人往来十分频繁,对外朱棣以讲经为名邀请得道高僧来王府议事,实际上是燕王殿下虚心向其求教治世良策。这日午后,因朱棣临时有事耽搁了,道衍便坐在厅中等待。宽敞的客厅内,只有马和一个下人在旁端茶倒水恭敬侍候。
“大师请喝茶。”马和倒好了茶水,合上杯盖,双手奉上。
道衍接过茶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开口道:“这位小公公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大师,小的是云南人。”
道衍喝了一口茶,继续与他闲聊道:“哦?云南距北平甚远,你怎会在燕王府当差?”
“是小的之前的主子安排小的跟随在王爷身旁多学些本事。”马和见他提问,自己就如实回答。
“你之前的主子是?”道衍好奇追问。
“是宫里的青鸾郡主。”
“喔……”道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这位小公公,老衲想问问你,你的主子到底是谁呢?是之前宫里的青鸾郡主,还是如今北平的燕王殿下呢?”
马和不假思索,单纯回复道:“大师,郡主和王爷都是小的的主子。”
“哦,是吗?”道衍笑着道,“忠仆不侍二主,可你却有两个主子,这算是忠心吗?你到底心更向着哪一个呢?”
“大师,王爷和郡主是兄妹,他们都有恩于小的,小的此生定当竭尽全力报答他们,就算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在小的心里,他们一样重要。”马和觉得对方问的很奇怪,郡主和王爷虽说是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兄妹情深,是一家人,他对他们都会忠心拥护。
“如果郡主和王爷意见有了分歧呢,你要如何面对?两全之事可遇不可求,现实往往要你做出抉择。”
“这……不会吧。”马和脸上开始显出为难的神色。
“世事无常。这么说吧,小公公,若刚才那些问题是由王爷提出的,你又该如何应对?”
马和皱着眉头,微微低下头。方才还一脸天真稚嫩的小脸已满是挣扎的愁云。一旁的道衍但笑不语,气定神闲地举起茶杯又呷了一口。随后他放下茶杯,苍老却仍显精炼的手指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似是在等待对方的回答,又似是在看对方的好戏。
沉思有顷,马和终于舒展了眉头,圆睁着双眼抬首坚定地看向道衍。
“大师,就算王爷提问,小的也仍坚持忠心于二位主子。青鸾郡主对我有救命之恩,当初若不是她出手搭救,小的就算没有被别人打死,估计在宫里就是暗无天日地了此残生了。而燕王殿下带小的来到北平后,从未因小的是个废人而轻贱小的。这段日子以来,王爷对小的悉心指点,耳提面命,此情如同再造之恩。小的虽然是个太监,可也仍是个人,是人就要懂得感恩,做个有情有义的人。所以不管今后如何,小的都会尽心侍奉二位主子。如果非要小的在他们其中选择一人,那小的宁愿以死明志!”
听了这番话,道衍不再紧紧相逼,由衷地感叹道:“善哉善哉,好一个有情有义的小太监。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师的话,小的名叫马和。”
说话间,朱棣大步进入,拱手致歉道:“不好意思大师,小王来迟了,让大师久等。”
道衍起身向他施礼,回道:“阿弥陀佛,王爷客气,老衲能在王爷府上讨杯茶喝,也是美事一桩。”
马和见朱棣回来,知道二人要商讨要事,倒好茶便退了下去。
“大师请坐。”朱棣邀道衍入座。
道衍看了眼马和离去的背影后坐了下来,转向朱棣道:“王爷,这孩子是郡主安排在你身边的?”
“嗯,她说这孩子若好好栽培或许是个可用之才,便让我带到北平来了。”朱棣一路赶得急,有些口渴了,就执起茶杯灌了一口。
道衍点了点头,捏着自己的胡须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王爷就把这孩子交给贫僧管教,如何?”
朱棣其实的确有过这个打算,没想到他会主动请缨,那便是再好不过。于是他顺势而下,开口道:“如能得到大师亲授,真是这孩子的福气啊。”
道衍微笑着点点头。
聊完了马和,朱棣随即切入今日正题。
“大师,小王上午去城防巡查,了解到先前徐达进驻北平后就命人加固城池、修筑城墙,他还将以前北元滞留下来的游民迁至城外屯田。”
道衍点了点头,赞叹道:“徐达的确智勇双全。他不仅助皇上打下江山,在城防戒备上也是颇有见地。不愧为大明第一功勋之臣。”
“虽然如今我是一藩之王,但论对北平实际的调动能力,我远远不及他。”
“北方军事防守的三个重地,西安、太原、北平,三点一线,如今西安和太原的兵权已由秦王和晋王掌控,所以北平也该由王爷来掌控。”
“大师是要我对徐达出手吗?”
道衍摇了摇头,回道:“毕竟在名义上,徐达是王爷的岳父,况且他如今与王爷也算相安无事,王爷不必着急自己去对付他。徐达在北平的势力盘踞已久,以王爷目前的声望是撼动不了的。这一点皇上应该也很清楚。”
“没错。”朱棣想起当年自己被逼着娶徐妙心正是因为父皇想稳住徐达,才急于促成这桩婚事。
“王爷无需自己动手,在老衲看来,北平的兵权会自动交到王爷手上。”
朱棣看着